[发明专利]用于车灯组件的一体成形的散热器和灯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0933.3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1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M·R·戈登;L·E·维恩斯科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70 | 分类号: | F21V29/70;F21V29/74;F21V29/87;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灯 组件 一体 成形 散热器 壳体 | ||
公开了车灯组件壳体,用于制造此类壳体的方法以及使用此类壳体的方法,以及具有采用这种壳体的灯组件的机动车辆。公开了用于机动车灯组件的保护性灯壳体。该灯壳体包括附接至机动车辆的车辆结构的壳体主体。壳体主体具有内腔室,该内腔室在其中储存光源。壳体主体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附接至透光透镜以将内腔室流体地隔离。具有从导热主体突出的多个对流散热片的散热器与壳体主体一体形成。当以这种方式接合时,所述主体延伸到内腔室中,且散热片延伸到壳体主体外。散热器的主体和散热片共同配置成用于耗散来自内腔室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灯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具有用于耗散来自灯壳体的热量的散热器的车辆头灯和尾灯。
背景技术
当前机动车辆产品,例如当代汽车,期初配备有照明系统,以为车辆操作员和乘客提供内部和外部的照明。这种照明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灯组件,该灯组件被安装或以其它方式被整合至车辆的前部、侧部和后部。这些灯组件的目的例如在于用于为驾驶员提供外部照明,以在弱光条件下操作车辆,例如夜间驾驶,以及用于增加车辆的醒目性,例如在恶劣天气中。这种照明系统还可显示关于车辆的存在、位置、尺寸、行驶方向的信息,以及提供发信号功能以指示出操作员意于的车辆操纵。
大多数传统汽车配备有尾灯组件,该尾灯组件包括方向信号灯以传达驾驶员转向车辆的意向,以及后制动灯以指示车辆正在减缓或停止。制动灯通常以两个成组对称地安装在车辆后部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该制动灯为红色的、稳定燃烧灯,当驾驶员施加压力至制动踏板时该制动灯被照亮。一些汽车还配备有中央制动灯,与车辆传统的左侧和右侧制动灯相比,该中央制动灯被安装地更高。已知中央制动灯为中央高位停车灯,或“CHMSL”(显著的chim-zul)。CHMSL意于提供减速通知至后方驾驶员,该后方驾驶员对车辆的常规停车灯的视觉由中间车辆阻断。
除了以上提及的尾灯组件之外,当前汽车产品还配备有前部安装的头灯。具有与后部安装的尾灯类似的布置,各自的头灯组件典型地安装在车辆的前左角落和前右角落处。头灯通常被设计成用于提供两种不同设置的向前照明:近光设置,其针对正常驾驶状况提供减小的眩光的足够的向前和侧向照明;以及远光设置,其提供强烈的、中心加强分布的光,其主要适合于并未呈现即将到来的驾驶员的驾驶场景。大多数头灯也配备有方向信号灯灯(更常已知为“转向信号灯”或通俗称为闪光灯)。
常规尾灯和头灯组件需要大量内部部分,例如安装支架、反射器、一组灯丝型灯泡或发光二极管(LED)、内部调节机构、投射灯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印刷电路板(PCB)控制单元。一些设计需要线性致动器,例如步进电机和动力螺杆,以选择性地将发光元件和/或反射器再定位,并因而修改灯组件的工作模式(例如,产生日间行驶灯(DRL)光输出、近光灯输出、远光灯输出等)。传统地,整个灯组件在整合进车辆之前预先被装配进保护性灯壳体中。然后保护性外部透镜被用于密封壳体并将内部灯部件从外部碎屑、天气等类似物隔离。已知的是密封地来密封灯组件以防止水分和其它污染物不期望的入侵。
使用位于这些包围的灯夹具之内的高强度高亮度发光元件意于差生大量热量,尤其在持续很久的连续使用过程中。未来耗散当灯夹具在操作时由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一个或多个散热器已经被安装在保护性灯壳体之内。然而,当前的散热器产品需要专用的部分和封装空间用于安装至灯壳体之内,这转而增加灯组件的成本、重量和尺寸。这些灯夹具设计中的一些需要将风扇联接至灯壳体,用于对流地冷却该散热器。除了增加部件和组件成本之外,具有足以冷却散热器的足够尺寸的补充冷却风扇还需要壳体内附加的封装空间,这增加了灯组件的整体质量以及覆盖区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