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及励磁绕组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9106.2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9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朴昇荣;李忠星;具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都 |
主分类号: | H02K13/00 | 分类号: | H02K13/00;H02K5/14;H01R39/38;H01R39/42;H02K5/15;H02K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马达 电源 供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刷,配置在支架内部;电枢,紧固到电刷且配置在支架内部;滑环,与电刷电气性地连接或断开;支撑弹簧,形成为在滑环与电枢之间围住电刷;线圈,配置在支架的外部以与支撑弹簧及电枢重叠;第一电源端子,与电刷连接以供应第一驱动电流;以及第二电源端子,与线圈连接以供应第二驱动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及包括其的励磁绕组型马达。
背景技术
作为环保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由通过电能获得旋转力的电动机驱动。
更具体地说,一般电动汽车以电动机的旋转力为动力来行驶,混合动力汽车以仅利用电动机动力的EV(Electric Vehicle:电动车)模式行驶或以同时利用引擎和电动机的旋转力作为动力的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模式行驶。
如上述,作为环保汽车动力源的电动机,积极进行对励磁绕组型(WRSM,WoundRotor Synchronous Motor)马达的的研究。
现有的励磁绕组型马达因使用碳制成的电刷和滑环向线圈供应电流而持续发生机械性磨损。随着因这种磨损而电刷的长度变短,推电刷的支撑弹簧的压力发生改变,与滑环的接触电阻增加,可能导致电流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并且,励磁绕组型马达的问题在于,因利用支撑弹簧推电刷使得与滑环接触,发生故障时,无法迅速分离电刷与滑环,从而无法中断电流的供应。故障时,若无法中断电流供应,可能会发生火灾,而且还使得除电源供应装置之外的马达的其他部件破损。
并且,为了向线圈供应电流,电刷与滑环的外周面维持机械性的接触,据此,因电刷的摩擦及磨损而出现金属粉等粉尘。
当这种粉尘累积在容纳电刷的盖内部时,会发生电刷与滑环的不同极性间的连接,这将成为电源供应装置的故障原因。
并且,与一般的电动机不同,以EV模式和HEV模式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电动机因包括辅助驾驶性能的功能,精确的电流控制及耐久性的确保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及包括其的励磁绕组型马达,能够防止电刷的磨损导致的电流供应的不稳定,当发生故障状况时,能够中断电流供应。
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及包括其的励磁绕组型马达,将容纳电刷和滑环的支架上出现的粉尘排出到支架外部的同时,能够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支架内部,控制电刷的位置以向线圈稳定地供应电流。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刷,配置在支架内部;电枢,紧固到所述电刷且配置在所述支架内部;滑环,与所述电刷电气性地连接或断开;支撑弹簧,形成为在所述滑环与所述电枢之间围住所述电刷;线圈,配置在所述支架的外部以与所述支撑弹簧及所述电枢重叠;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刷连接以供应第一驱动电流;以及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线圈连接以供应第二驱动电流。
其中,还可包括:第一电源供应部,将所述第一驱动电流供应至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供应部,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供应至所述第二电源端子。
其中,可包括供应所述第一驱动电流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电源供应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流具有不同的电流值或者具有相同的电流值。
其中,所述电源供应部可向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共同供应驱动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贯通所述支架及所述电枢而与所述电刷连接,向励磁绕组型马达的线圈供应直流(DC)的第一驱动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都,未经株式会社万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9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