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2515.X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5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薛琮宪;孙进永;曹炯锡;郑信泳;崔允祯;金汝珍;金帝映;朴成焌;柳正根;崔相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6;H01M4/1391;H01M4/1397;H01M4/0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海涛;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包含:
正极集电器;
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包含第一聚合物粘合剂和第一导电材料,所述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为85nm~300nm,且所述底涂层形成在所述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以及
正极混合物层,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上表面上,并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第二聚合物粘合剂和第二导电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含有压缩断裂强度为1MPa以上且小于15MPa的二次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为90nm~200nm,且所述二次粒子的压缩断裂强度为4MPa~11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二次粒子是一次粒子的聚集体,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μm~1.0μm,且所述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1μm~22.4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3μm~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以0.8:1~2:1的重量比包含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一聚合物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粘合剂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粘合剂是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是碳类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中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压缩密度为1.8g/cm3~4.4g/cm3。
10.一种制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的方法,包括:
制备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浆料,所述浆料包含第一聚合物粘合剂、第一导电材料和第一溶剂;
制备正极活性材料浆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浆料包含第二聚合物粘合剂、正极活性材料、第二导电材料和第二溶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含有压缩断裂强度为1MPa以上且小于15MPa的二次粒子;
通过将所述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浆料涂布在所述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进行干燥来形成底涂层;以及
通过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浆料涂布在其中涂布了所述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浆料的所述底涂层的上表面上并进行干燥来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溶剂是有机溶剂且所述第二溶剂是水性溶剂,或者所述第一溶剂是水性溶剂且所述第二溶剂是有机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物质: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二甲亚砜、乙腈、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四氢呋喃、N-甲基-2-吡咯烷酮(NMP)、碳酸甲乙酯(EMC)、γ-丁内酯(GBL)、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戊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和丙酸丁酯,以及
所述水性溶剂是选自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物质: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丙三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2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可拉伸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品表面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