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1812.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陈欢,吴燕梅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带 加密 芯片 植入 人体 身份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证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手机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不仅仅因其具备通信功能,其作为身份认证证件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人们出行只需佩戴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而在瑞典,一部分先行者已经初步实现将芯片植入人体,出门不再需要手机,也能够完成支付。
在瑞典,搭乘国有铁路公司SJ的火车,你甚至无需电子票,只要在读卡器下挥挥手即可。SJ铁路公司运营者斯特凡·拉伊介绍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让生活更加轻松。在我看来生活也更加有趣,不用出示票就能搭乘火车,这是一个新鲜的体验,能为SJ公司吸引新乘客。”要想实现如此便捷的购票,乘客首先要在手上植入微芯片,变身“电子人”,微芯片被激活后将手放在距离读卡器几厘米外的位置,电磁波就会在两个设备之间传递数据流,分分钟识别乘客身份和网上购票记录。
斯德哥尔摩一家科技公司从2015年就开始向员工提供一项“福利”:为员工免费提供微芯片植入服务。据了解,微芯片大小如米粒,植入位置位于手掌内靠近大拇指的地方,植入过程迅速、基本无痛。植入微芯片后,员工进出公司、使用打印机、中午点餐时都不需要刷卡,只要在扫描仪前挥挥手就可以。这家公司共有150人接受了这项“福利”,他们觉得植入微芯片不光方便、实用,而且非常酷和时尚。
鉴于可植入式的身份证件正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遍历,因此,有必要自主研发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所述身份证件包括一加密芯片和用于容置所述加密芯片的高分子载体,所述高分子载体所使用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含多氨基、多羟基或多巯基;
所述身份证件通过外膜层包裹所述加密芯片和所述高分子载体,所述外膜层由聚氨酯预聚物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有身份认证信息,所述身份认证信息通过预设加密算法被加密。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芯片包含:
多个表面,所述多个表面包含:
一最大面,具有所述多个表面中最大的面积;以及
一侧表面,连接该最大面的一边缘;以及
一纳米结构层,其至少形成于该侧表面上,用以分散该芯片的应力。
进一步地,其中该侧表面与该最大面的夹角介于45°至90°之间;该侧表面与该最大面之间是通过一导圆角互相连接。
进一步地,该纳米结构层还形成于该最大面的该边缘上的一范围内,并且该范围自该边缘朝该最大面的中心延伸1公分。
进一步地,该纳米结构层包含多个纳米结构;所述多个纳米结构的形状包含纳米柱及纳米针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两相邻的该纳米结构顶端的间距介于1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芯片为一非晶芯片、一单晶芯片及一多晶芯片的其中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身份证件能够用于植入人体的手指、手掌和/或手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鉴于可植入式的身份证件正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遍历,因此,有必要自主研发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目前这一领域研究较少,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从而填补了这一技术的空白。本发明能够实现通过人体瞳膜、视网膜、脉搏、甚至DNA等身份证件信息写入加密芯片,再将该加密芯片植入人体实现基于人体身的身份识别,从而为人们出行、支付等活动带来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身份证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密芯片结构图;
其中,01-加密芯片,02-高分子载体,03-外膜层,1-最大面,2-纳米结构层,3-侧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携带有加密芯片的可植入人体的身份证件,如图1所示,所述身份证件包括一加密芯片01和用于容置所述加密芯片的高分子载体02,所述高分子载体所使用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含多氨基、多羟基或多巯基;
所述身份证件通过外膜层03包裹所述加密芯片和所述高分子载体,所述外膜层由聚氨酯预聚物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1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ID的管线巡检标签
- 下一篇:一种可以计数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