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适应坡面的围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9556.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翔;黄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李爱英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围堰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应坡面的自航围堰装置,通过向坡面水密装置的第一水囊灌水,利用水的自重和可变性可流动性,使第一水囊填满围堰箱与坡面的空间,从而实现围堰箱与坡面的纵向水密,根据第一水囊的可变形性和弹性,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坡度的坡面;同时利用底部水密装置填充围堰箱与河床底部的空间,实现围堰装置与河床底部的横向水密;总之,本发明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搭建时间短,可重复利用,能够高效快捷围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围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应坡面的围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较小水深情况下进行围堰时,有些采用钢板桩围堰,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施工较为复杂,作业时间较长,并需要打桩,破坏了地貌。
有些采用笼式围堰,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水密效果不佳,且不能适应任意坡度的坡面;
有些采用混泥土围堰,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施工较为困难,需要作业时间长,且不可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应坡面的自航围堰装置,该围堰装置利用自重和水囊实现围堰,避免了对地貌的破坏,通用性强。
一种可适应坡面的围堰装置,包括两个坡面水密装置2,以及两个以上的围堰箱1依次相连形成的围堰箱组;
所述围堰箱1包括箱体3、连接装置6以及底部水密装置7,其中连接装置6安装在箱体3两侧,用于连接相邻的围堰箱1;底部水密装置7安装在箱体3底面;
所述底部水密装置7用于实现所述围堰装置与河床底部接触面之间的横向水密;
所述坡面水密装置2分别安装在所述围堰箱组的两端,且坡面水密装置2包括支撑架18和第一水囊19;其中支撑架18是截面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用于固定第一水囊19;第一水囊19充水后用于实现所述围堰装置与坡面接触面之间的纵向水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插销装置8、第一水密橡胶9、第一承压块、油缸11、导向槽12、双耳13以及连接耳板14;
所述第一水密橡胶9安装在围堰箱1端面四周并围成一圈;
所述导向槽12设置在围堰箱1侧面,双耳13安装在导向槽12中,且与所述围堰箱1的侧面相互垂直;
所述插销装置8安装在与双耳13的耳孔垂直的方向上;
所述油缸11的活塞与连接耳板14刚性连接,且油缸11安装在围堰箱1侧面的内壁上,连接耳板14垂直穿出导向槽12;同时在油缸11的驱动下,连接耳板14在垂直于导向槽12的方向上伸出和收缩,从而与相邻围堰箱1上的双耳13配套定位,并通过插销装置8固定;
所述第一承压块安装在围堰箱1侧面,当与相邻围堰箱1对接时,与相邻围堰箱1的第一承压块接触,用于限定油缸11、双耳13以及连接耳板14的行程以及承受油缸11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水密装置7包括第二承压块、第二水密橡胶16以及第二水囊17,其中第二承压块用于辅助承压,第二水密橡胶16和充水后的第二水囊17用于实现所述围堰装置与河床底部接触面之间的横向水密。
进一步地,所述插销装置8、第一承压块、油缸11、导向槽12、双耳13以及连接耳板14均为4个,并分别安装在围堰箱1侧面的四个角落。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3内部还安装有为围堰箱1提供自航能力的动力系统4。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3内部还安装有用于向各个围堰箱1抽排水的抽水泵5。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8上部设有人工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围堰箱1为浮式箱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9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