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三向减震薄壁空心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4121.3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6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白哲;周海涛;吕大为;郭平功;郝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5/32 | 分类号: | E04B5/3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韩晓莉 |
地址: | 46704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减震 薄壁 空心 楼板 | ||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式三向减震薄壁空心楼板,包括楼板本体,楼板本体内均匀安装有薄壁方箱,所述薄壁方箱包括梁边钢方箱和跨中钢方箱,薄壁方箱为钢制方箱,梁边钢方箱内设有水平减震质量调谐阻尼装置,用于楼板本体水平方向的减震,跨中钢方箱内设有竖向减震调谐阻尼装置,用于楼板本体的竖向减震,本发明有益效果:1、减震技术和薄壁空心楼板技术相结合,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运行机理明晰可靠;2、不另外占用建筑空间,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3、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后,构件效能不发生变化,不需要修复或拆除置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式三向减震薄壁空心楼板。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中某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消能装置,或直接把某些构件设置为消能构件。在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这些消能装置或构件进入耗能状态,消耗部分或大部分外部荷载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减少结构主体的动力反应,避免或极大地减少结构主体发生破坏的可能性。
实际工程中,限于使用要求限制,可供耗能装置安装的位置往往非常有限,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其他一些对建筑面内通透性有较高要求的结构。因此很多时候会选择把一些构件,如连梁或部分剪力墙构件,作成位移型耗能构件。这些构件一旦进入耗能状态,则意味着构件局部或全部进入不可逆的塑性变形状态,那么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后,这些构件将面临修复工作或拆除置换工作,间接地大幅度增加了结构的使用运行成本。
薄壁空心楼板,是指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有规则地埋入内置薄壁方箱模,使钢筋混凝土楼盖内部形成一定间隔的双向网格,从而形成的一种空心楼盖,由于其可跨越柱间距较大,用料较省等优点,逐渐得到工程的推广应用,但是其不具备降低结构地震反应的功能,且只能靠改变自身构造尺寸来降低自身竖向地震反应。
因此,考虑将质量调谐装置和薄壁空心楼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明显减震作用,且震后不需要修复或拆除置换作业的新型结构构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明显减震作用的分布式三向减震薄壁空心楼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三向减震薄壁空心楼板,包括楼板本体,楼板本体内均匀安装有薄壁方箱,所述薄壁方箱包括梁边钢方箱和跨中钢方箱,薄壁方箱为钢制方箱,梁边钢方箱内设有水平减震质量调谐阻尼装置,用于楼板本体水平方向的减震,跨中钢方箱内设有竖向减震调谐阻尼装置,用于楼板本体的竖向减震;
所述水平减震质量调谐阻尼装置包括弹性杆,第一质量块,粘滞液体,梁边钢方箱内顶部连接有弹性杆,弹性杆通过螺栓与梁边钢方箱内顶部固定,梁边钢方箱内灌注有粘滞液体,弹性杆下方固定接有第一质量块,第一质量块浸入粘滞液体中。
所述第一质量块的总质量为楼板本体自重的1.5-2.5%,弹性杆的自振频率等于楼板本体水平方向自振频率。
所述梁边钢方箱沿纵梁纵向均匀分布,梁边钢方箱外上部固定连接纵向传力钢杆, 纵向传力钢杆连接各梁边钢方箱,纵向传力钢杆数量至少为一个,梁边钢方箱沿横梁横向均匀分布,梁边钢方箱外上部固定连接横向传力钢杆, 横向传力钢杆连接各梁边钢方箱。
所述纵向传力钢杆与横向传力钢杆连接处设有端部钢杆,端部钢杆一端连接纵向传力钢杆与横向传力钢杆,端部钢杆另一端锚入柱子。
所述竖向减震调谐阻尼装置包括套筒,弹簧,第二质量块,粘滞液体,弹簧顶部连接固定于跨中钢方箱内顶部,弹簧设置于套筒内,套筒上端固定于跨中钢方箱内顶部,套筒为圆柱状,套筒限定弹簧只能在竖向上发生变形,跨中钢方箱内灌注有粘滞液体,弹簧下方固定接有第二质量块,第二质量块浸入粘滞液体中。
所述第二质量块的总量为楼板本体自重的1.5-2.5%,弹簧连接的自振频率等于楼板本体竖向自振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4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