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及其折叠展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8909.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3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文;鲁安予;赵静晨;盛翁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安予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李美立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折叠 及其 展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及其折叠展开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由于其便于携带,能够解决短途出行以及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欢迎。折叠电动车,就是能够通过折叠,缩小体积,实现便携目的的交通工具,其各个部件通过设计者的巧妙发明设计都能够进行折叠。我国专利:CN2010201751414公开了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其结构非常简单,但是稳定性较差,结构不够稳固,易在使用中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及其折叠展开方法,不但要照顾到折叠车结构上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安全和折叠的简易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结构安全牢固的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及其折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包括鞍座、鞍管和抱箍,鞍座包括坐垫和减震钢丝,鞍管由上鞍管、中鞍管、下鞍管以及连接上、中鞍管的弯折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鞍座底部设有鞍座固定机构,上鞍管上部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长条形通孔形成滑道,滑道内设有轴,轴与鞍座固定机构连接,鞍座能沿轴翻转并随轴在滑道内上下移动,上鞍管的顶部固定有一鞍座挂钩,在鞍座固定机构上设有与鞍座挂钩对应的鞍座挂杆,鞍座挂钩的下部为一纵向的突起扳手,上部为与挂杆形状配合的挂钩,鞍座固定机构上设置有销轴,鞍座挂钩通过与鞍座固定机构的销轴配合,来实现鞍座的固定。
所述的上鞍管和中鞍管通过转轴连接,上鞍管通过转轴能沿中鞍管向下弯折,上鞍管上设有鞍管扳手,中鞍管上设有与鞍管扳手相配合的中鞍管挂杆。
所述的中鞍管套设在下鞍管的内腔中,中鞍管与下鞍管的连接处设有抱箍,通过抱箍对鞍管的抱紧力作用进行伸缩调节。
所述的鞍座中部具有用于握抓的开口。
所述的鞍座固定机构底部与鞍管顶部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接面。
所述的鞍座扳手和鞍管扳手均设有斜面。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所述折叠鞍座的折叠展开方法,具体如下:
折叠第一步:打开抱箍扳手,中上鞍管与鞍座可缩短至一定尺寸,闭合抱箍扳手;
折叠第二步:拉起鞍座扳手,此时鞍座即可上下翻转,旋转至与滑道平行角度,鞍管侧面与鞍座固定机构下平面贴合进行限位;
折叠第三步:鞍座沿滑道滑动,滑动至鞍座管的限位螺丝处;
折叠第四步:扳开鞍管板手一定角度,克服弹簧对其的压力,中间设计有尼龙套,进行自润滑,此时鞍管总成和鞍座总成一起便可以旋转,转至鞍座表面接触到车架表面即可;
需要展开时,打开抱箍,鞍座伸长至一定尺寸后闭合抱箍,搬起整个鞍座总成,由于鞍座扳手和鞍管扳手分别设计有斜面,搬起时会自动导入到挂杆上勾住挂杆,极为方便快捷的回到展开时的状态。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其鞍座一体化设计的结构更加稳定,折叠只需要通过扳动扳手就能够实现,使用方便,能够便捷的实现展开与折叠,且产品的折叠形态更加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a;
图3为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b;
图4为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c;
图5为与鞍管一体的折叠鞍座折叠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 2.鞍座挂杆 3.弹簧 4.鞍座挂钩 41.突起扳手 5.上鞍管 6.中鞍管挂杆 7.中鞍管 8.下鞍管 9.限位块 10.尼龙套 11. 抱箍 12.鞍管扳手 13.滑道 14.鞍座固定机构 15.减震钢丝 1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方法的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安予,未经鲁安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8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鱼青虾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饵料饲喂鱼类幼苗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