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6968.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余斌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6;G01S19/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何斌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资产 资产管理 超高频 电子标签 基本信息 直接获取 权限 流转 无线网络应用 自动识别技术 企事业单位 关联信息 管理效率 获取方式 企业收益 实时跟踪 唯一对应 资产信息 自动登记 扫描 关联 保存 计算机 管理 | ||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资产上设置唯一对应的电子标签;获取资产的位置信息;将资产的电子标签和位置信息进行关联;根据关联信息生成二维码;在资产上显示所述二维码,用户对二维码进行扫描,直接获取资产信息和位置信息。本发明利用先进的RFID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计算机、无线网络应用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各种类型资产的基本信息及流转情况进行自动登记、保存、盘查及实时跟踪管理,全面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权限对应的二维码,可以让不同权限的用户直接获取权限范围内的资产基本信息和流转情况,获取方式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对资产的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RFID技术以无线通讯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驱动电子卷标电路发射其存储的唯一编码,可以对静止或移动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并高效地获取目标信息数据,通过与因特网技术进一步结合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目标跟踪与信息共享。按照阅读器发射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还可分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UHF(860~960MHz)和微波(2.4GHz以上)频段等几大类。目前大多数应用中的RFID系统使用的是低频和高频的标签,但研究发现,更适合未来、特别是商业供应链中应用是UHF频段标签。现在,沃尔玛、吉列等跨国大公司甚至美国军方已经开始了UHF频段RFID的应用测试。随着美国、欧洲、日本陆续确定和开放UHF频段给RFID,一个用UHF频段的电子标签追踪商品的全球系统正逐步形成。可以说,未来大多数RFID的应用将会集中在超高频的UHF频段。
目前国内RFID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低频和高频,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来说应用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优势。在技术发展方面,目前国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标签产品为主,由于超高频标签具有对移动物体可远距离识别,低成本和可以同时读取多张标签的优势,有望在未来成为应用主流。同时我国的资产管理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发展不均,加上起步较晚,企事业单元对资产管理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资产管理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产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资产上设置唯一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用于记录资产信息;
步骤2,获取所述资产的位置信息;
步骤3,将所述资产的电子标签和位置信息进行关联,生成并保存关联信息;
步骤4,根据所述关联信息生成二维码;
步骤5,在所述资产上显示所述二维码,用户对所述二维码进行扫描,直接获取资产信息和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资产管理方法利用先进的RFID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计算机、无线网络应用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各种类型资产的基本信息及流转情况进行自动登记、保存、盘查及实时跟踪管理,解决传统资产管理账实不符、管理工作效率低、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全面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同时,本发明的资产管理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权限对应的二维码,有利于让不同权限的用户直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权限范围内的资产基本信息和流转情况,获取方式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对资产的管理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余斌,未经陈余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6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质自助发放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电的设备使用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