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皮渣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6617.0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348 | 分类号: | C01B32/348;C01B32/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制备 生物 活性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柑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柑橘皮渣。
背景技术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柑橘在全球的消费以鲜食、榨汁和罐头加工为主,柑橘加工产生大量废弃皮渣。据统计,柑橘被榨出汁后,产生的果渣废弃物约占柑橘的40%-50%。随着柑橘加工业的发展,柑橘皮渣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逐步引起关注。柑橘皮渣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危害环境,已经成为限制柑橘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处理柑橘皮渣,成为函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柑橘皮渣处理的主要方法有:(1)柑橘皮渣卫生填埋处理,但处理效果差,易产生污染物,占用大量土地,处理成本高;(2)将柑橘皮渣烘干作饲料,但添加剂量小,成本高,产出低;(3)提取柑橘皮渣中有效活性物质,可以增加柑橘加工产业的附加产值和经济效益,但是提取后的皮渣剩余物质并没有有效减少,皮渣处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解决。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步提高,活性炭日益受到各领域的青睐和关注。现有各种吸附材料中,活性炭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可用于液相或气相中有机或无机物的去除,也可用于催化、电化学和天然气存储等方面。目前制备活性炭的前体主要有煤、木材木屑、椰子壳等。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农业废弃资源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相关研究有:将加工咖啡废弃物、樱桃核、香蕉皮、柚子皮等制备成活性炭。由于活性炭是资源技术型的环保产品,其主要生产原料煤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原料煤会越来越少,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活性炭的需求又会量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废弃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柑橘皮渣就是一种易回收、产量大、难处理的最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目前还未有将柑橘皮渣制备成生物质活性炭的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柑橘皮渣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方法,解决大量柑橘皮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将柑橘皮渣高效转化为生物质活性炭,达到废弃资源充分利用。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柑橘皮渣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柑橘皮渣干燥去除水份,用粉碎机将废弃柑橘皮渣破碎,粒径控制在1-3mm;
步骤2:在步骤1破碎后的柑橘皮渣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刚刚没过柑橘皮渣,浸润1-5min,再以柑橘皮渣与K2CO3质量比为1.5-2.5:1的比例加入活化剂K2CO3,充分混合后浸渍活化20-24h;;
步骤3:将步骤2充分活化后的柑橘皮渣沥出,在105℃条件干燥4-6h;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的柑橘皮渣置于管式炉中,N2保护,N2流速为30-50mL/min,管式炉温以10℃/min的速度从室温升到700-800℃,炭化30-40min后,冷却至室温,即为柑橘皮渣质活性炭。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除水份达80%以上即可。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柑橘皮渣与活化剂K2CO3质量比为2:1。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大量柑橘皮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将柑橘皮渣高效转化为生物质活性炭,不但实现了废弃资源高效转化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其附加值,达到废弃资源充分利用。
2、本发明将柑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柑橘皮渣,通过破碎、活化剂浸渍、干燥、炭化等工艺,将废弃柑橘皮渣转化为生物质活性炭。本发明所提出的炭化工艺中,柑橘皮渣有机质转化为活性炭的效率达13.54%,对其吸附性能与市售木质活性炭相当。因柑橘皮渣本身为食用级生物质原料,因此所制得的活性炭可直接作为食品级活性炭资源使用。
3、本发明提出将废弃柑橘皮渣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成生物质活性炭,根据废弃柑橘皮渣的特性,采用低毒、廉价、高效活化剂,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并提供最佳操作流程与工艺条件。具有操作流程简便、炭化效率高等优点,所得活性炭吸附性能良好。为废弃柑橘皮渣的高效回收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增加其附加值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6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形不锈钢装饰板
- 下一篇:一种储罐的外壳及封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