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去氢孕酮降解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5742.X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双;应光国;陈军;刘有胜;张晋娜;胡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7;C02F101/3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去氢 孕酮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株去氢孕酮降解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该降解菌是来源于广东省佛山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冲刷水中,经人工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名称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DGT2,于2016年11月2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0101。本发明的菌株具有高效降解去氢孕酮的能力,可用于降解单一的去氢孕酮污染,也可用于降解多种类固醇激素混合污染物,为含去氢孕酮等类固醇激素的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去氢孕酮降解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去氢孕酮是一种人工合成孕激素,比天然孕激素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率,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如不孕不育、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等)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如诱导同期排卵、预防流产及促进生长等)。由于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及传统处理工艺效果有限,污水处理厂及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受纳环境、地下水中普遍检出去氢孕酮物质,浓度范围为2~2188ng/L(Liu SS,Ying GG,Liu S.Analysis of21progestagens in various matrices by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with diverse sample pretreatment.Anal.Bioanal.Chem.2014,406(28),7299-7311.)。去氢孕酮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高生物活性,在ng/L的水平就可表现出对水生生物(如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微观作用包括改变基因表达、影响类固醇生成酶的活性,宏观表现为损害生殖能力、影响性器官成熟及正常形态、改变昼夜节律(Zhao YN,Castiglioni S,Fent K.Synthetic progestins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and dydrogesterone and their binary mixturesadversely affect reproduction and lead to histological and transcriptionalalterations in zebrafish(Danio rerio).Environ.Sci.Technol.2015,49,4636-4645.)。人类与斑马鱼的基因相似度高达87%,两者的生理学特征相似,所以去氢孕酮对人类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因此,寻求高效防治去氢孕酮污染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孕激素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其降解去除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去氢孕酮的去除更是少见,几乎空白。尽管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养殖场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去氢孕酮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然而周边受纳环境及地下水中频繁检出去氢孕酮等孕激素物质,表明缺乏一种有针对性的去除这类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目前去除环境中有机物最经济绿色的方法。国内外暂未见关于菌株降解去氢孕酮的报道,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去氢孕酮降解菌。该菌能高效、快速降解去氢孕酮物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去氢孕酮降解菌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株去氢孕酮降解菌,菌种命名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DGT2,是来源于广东省佛山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冲刷水中,经人工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
所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DGT2的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日期:2016年11月2日,保藏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GDMCC NO:60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环保建筑
- 下一篇:解淀粉芽孢杆菌GN03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