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心率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5246.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杨;张雅勤;刘传银;张长安;朱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45 | 分类号: | A61B5/0245;A61B5/045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蒋金梅,李洁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信号 心率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电子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心率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包括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电图记录的是随心动周期变化的体表特定位置的电位差。心电信号是典型的人体电信号,人体电信号本质是两点的电位差信号。直接加电压于身体并通过一定的导联方式就可以观察到心电信号。导联方式即输入导线与电极放置在机体特定的测试部位(正输入端)、参比部位(负输入端)和接地部位的连接方式。在心电图学中,双极肢体导联又称标准I、II、III导联,它是以两肢体间的电位差作为所获取的体表心电。由于双极肢体导联系统获取的心电图中有较大的R波,因此利用双极肢体导联就能够可靠地识别每次心跳并进行节律分析。
如果能够从某一导联的心电信号中准确识别出所有R波,那么根据相邻R波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心率值。显然利用双极肢体导联(如I导联)获取的心电信号R波幅值较大的特点,可以方便快捷识别其中的R波。
由于心电信号容易因呼吸、肢体运动等产生基线漂移,以及易受肌电信号干扰,因此现有技术直接在原始心电信号上自动准确寻找R波有较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提出基于心电信号的差分信号搜寻R波的心率计算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心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心电信号的差分绝对值信号
给定一段时长L秒的肢体导联I导联心电信号x1(n),其中n=1,1、2、…、f*L,f为信号采样频率;计算其差分信号d_x1(n)=x1(n+k)–x1(n),其中n=1、2、…、f*L–k,k为小于n的一个正整数;对差分信号d_x1(n)中各个元素取绝对值,得到差分绝对值信号abs_d_x1(n);
第二步:搜索峰值点
对差分绝对值信号abs_d_x1从起始位置点开始搜索,当遇到幅值大于thres1的点p1,则在区间[p1,p2]上搜索幅值大于thres1的点的数量cnt1,其中p2、p1为点的索引值,且p2与p1的时长间距为0.1秒,如果cnt1/(p2–p1)大于阈值thres2,thres2=0.5,则将[p1,p2]区间上幅值最大点定义为一个峰值点;然后,从p2+1点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向前搜索,如此循环直到差分绝对值信号abs_d_x1结束位置时停止搜索;此过程将获得若干个峰值点的集合A={a1,a2,…},a1、a2……分别表示各峰值点;
第三步:定位R波
在心电信号x1(n)上以集合A中各峰值点为中心的邻域,即区间[ai–d,ai+d]上搜索最大幅值点,这些点即为R波顶点;其中ai表示集合A={a1,a2,…}中任意一峰值点的相应索引值,d为正整数;
第四步:计算心率
计算相邻两R波顶点的时间间隔T,由T可以换算得到一个瞬时心率;对所有瞬时心率求平均,即可得到该时长L秒内的平均心率;其中T的单位为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步中,L≥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步中,令阈值thres1=4*m,其中m为差分绝对值信号abs_d_x1的均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三步中,d为0.1*f向下取整的结果,f为信号采样频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四步中,瞬时心率为60/T。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步中,k为0.01*f向下取整的结果,f为信号采样频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采集的一段连续心电信号序列中提取特征点(如R波顶点),并计算出相邻特征点间的时间间隔,再计算这些时间间隔的均值,利用该均值即可换算得到一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心率。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从心电信号中自动计算得到心率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心电信号x1(n)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差分绝对值信号abs_d_x1(n)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