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荷提取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5201.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2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李黎明;王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K36/82;A61P31/10;A61K8/9789;A61K8/60;A61Q17/00;A61K125/00;A61K13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游学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木荷提取物在制备抗真菌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或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的木荷的部位优选为根和/或茎。所述的提取物包括水提取物或乙醇提取物,所述的乙醇优选为95%乙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木荷提取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及真菌耐药性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人类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肿瘤放疗、化疗的普遍开展,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某三甲医院,2012年至2014年间,在医院因真菌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率达12.88%。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上述免疫功能低下的重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抗真菌药物长期大量应用于临床的同时,真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深部致病真菌,已成为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致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在艾滋病患者的继发感染中,念珠菌感染常常最普遍且最先出现。此外,与深度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及局部感染相关的致病和致死也已成为健康的主要问题。据研究,近70%妇女有阴道念珠菌感染史,其中20%出现反复感染。而在此反复感染人群中,约半数病人每年有多次发作。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种为白色念珠菌,我国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占临床分离致病菌的37.1%~76.5%,占临床分离念珠菌的64.8%~86.3%,可见白色念珠菌是最重要的侵入性机会致病真菌。
真菌感染的治疗至今仍完全依赖于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结构类型有限(主要为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衍生物、唑类药物、棘白菌素类、尼可霉素等),作用机理和靶点相对单一,且这些抗真菌药物存在种种的毒副作用和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因此,人们仍急切需要新型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具有新结构类型、新作用机理或(和)作用靶点的抗真菌药物。
木荷为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 Reinw.)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的根皮。木荷又名荷木、荷树、木艾树等,为亚热带常绿大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等省。该植物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浙江民间曾用其茎皮与草乌同煮,熬汁涂抹于箭头,猎杀老虎等野兽。人接触其茎皮后可产生红肿、发痒等症状。木荷根皮辛、温、有大毒,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外敷用于治疗疔疮,无名肿毒等。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木荷提取物的抗菌生物活性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荷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在制备抗真菌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或化妆品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药物包括洗护用品。
其中,所述的洗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口腔、阴道炎或尿路感染洗护用品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木荷的乙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木荷的干燥粗粉1份,用6-10倍乙醇加热回流2-4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到总浸膏。
其中,所述的木荷为木荷的根和/或茎。
其中,所述的乙醇提取物,为95%乙醇提取物。
一种抗真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中含有木荷的乙醇提取物。
其中,所述的乙醇提取物,为95%乙醇提取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针对目前抗真菌药物种类的不足,提供一种木荷提取物作为抗菌药物的应用。实施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木荷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果,其中,左为木荷醇提取物的抑菌结果;右为木荷水提取物的抑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医学院,未经厦门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