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料配送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3519.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胡建雷;陈亮;杜字林;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3/00 | 分类号: | B62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淞***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配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配送车。
背景技术
车间生产线在运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物料的配送和加工产品的运输。目前,车间生产物料是通过工人在仓库使用叉车或者手推式通用小车给生产线配送物料,然后将加工好的零部件通过叉车送到半成品存储区,以使车间生产线可以正常运作。
因为车间生产线很多,按照现有的传统模式进行物料的配送和周转,不但效率低下,需要的人力多,而且叉车在车间运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物料周转效率高的物料配送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配送车,包括:
牵引动力头;
平板车组件,所述平板车组件与所述牵引动力头连接,所述平板车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E型平板车,所述E型平板车包括U型框架以及与所述U型框架连接的托板,相邻的E型平板车通过U型框架的侧边连接,所述U型框架的两个侧壁相对于所述托板对称设置,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车轮;
推车,所述推车由所述U型框架的开口推入所述E型平板车,所述托板支撑所述推车并与所述推车固定。
其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推车与所述E型平板车固定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锁止销组件,所述锁止销组件包括锁止销以及与所述锁止销固定的弹簧,所述托板靠近所述U型框架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锁止销沿所述通孔伸出或收回。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触板及拨片,所述触板设置于所述托板的顶面并可沿所述托板滑动,所述触板与所述拨片固定,所述拨片可沿所述托板的底面滑动,使所述拨片的端部压紧或释放所述锁止销组件。
其中,所述托板的底面向下凸设有固定框,所述拨片或所述固定框中任一个设置有第一滑槽,另一个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解锁踏板及连杆,所述解锁踏板位于所述托板底部,并靠近所述U型框架开口的一端,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解锁踏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触板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触板位于所述托板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有沿所述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槽并可沿所述连接槽滑动。
其中,所述连杆与所述托板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托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固定。
其中,还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车轮的的轮轴固定,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托板固定,所述液压缸通过快插油管与所述牵引动力头内的液压站连接。
其中,所述托板的底部沿所述托板的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托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车轮的轮轴可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其中,所述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沿所述轮轴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料配送车,包括:牵引动力头;平板车组件,所述平板车组件与所述牵引动力头连接,所述平板车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E型平板车,所述E型平板车包括U型框架以及与所述U型框架连接的托板,相邻的E型平板车通过U型框架的侧边连接,所述U型框架的两个侧壁相对于所述托板对称设置,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推车,所述推车由所述U型框架的开口推入所述E型平板车,所述托板支撑所述推车并与所述通用推车固定。将需要配送的物料通过推车固定在多个E型平板车上,推车可以用车间普通的推车简单改装,物料的装卸方便;多个E型平板车连接可以提高一次配送的物料量,配送效率高;且车轮设置于E型平板车的中部可以确保转向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E型平板车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E型平板车的仰视图;
图5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E型平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E型平板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E型平板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5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