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1654.2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炫华;朱金萌;张媛媛;魏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11/02 | 分类号: | C01F11/02;C01B21/06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氢氧化钙 氮化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制备复合材料中氢氧化钙颗粒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在合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加入六方氮化硼,通过溶液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一方面,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省时、可控、量大。另一方面,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颗粒尺寸在50纳米左右,满足在文物修复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氮化硼的参与,合成的氢氧化钙不易团聚。从而改善了合成氢氧化钙的不稳定、易团聚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同时,利用六方氮化硼的强抗氧化性、耐高温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提高了保护文物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氧化钙的用途极其广泛。在现代,人们将其应用于石灰浆粉刷墙壁、生产碳酸钙等方面。另外,还将其用于医疗,如根尖诱导成形术等。(宁佳.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4)在古代,人们将其用于古墓葬壁画的支撑体。
人们很早就用氢氧化钙水溶液(石灰水)用于壁画的修复,但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低,渗透性差及易在壁画表面形成白色的膜等缺点而一直没能得到大面积使用。但人们并没有放弃对氢氧化钙在文物修复中的研究。2001年,意大利学者Piero Baglioni等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钙并将其用于壁画修复。自此,纳米氢氧化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到2006年,S.Sequeir等将纳米氢氧化钙施加在纸质文物上进行脱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06,7,264-272.)另外,将纳米氢氧化钙应用在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有效的结果。(Langmuir 2014,30,660-668.)近年来,很多工作也介绍了纳米氢氧化钙在加固石质文物方面的应用。(15th Euroseminar onMicroscopy Applied to Building Materials 2015,78-86;Langmuir 2013,29,11457-11470.)总之,纳米氢氧化钙在文物保护中正显现出光明的应用前景。
从物理化学角度来讲,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有两种: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前者主要采用磨矿技术进行机械研磨。然而,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钙颗粒不均一,甚至不能达到纳米级别。(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3,392,42-49)自下而上法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来得到纳米氢氧化钙。主要合成方法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化学方法合成的纳米氢氧化钙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其颗粒大(大于200纳米)、易团聚、难分散的缺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限制了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采用TX-100、SDS、异丙醇等来改性制备纳米氢氧化钙,但上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制备复合材料中氢氧化钙颗粒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合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加入六方氮化硼,通过溶液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一方面,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省时、可控、量大。另一方面,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颗粒尺寸在50纳米左右,满足在文物修复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氮化硼的参与,合成的氢氧化钙不易团聚。从而改善了合成氢氧化钙的不稳定、易团聚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同时,利用六方氮化硼的强抗氧化性、耐高温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提高了保护文物的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氢氧化钙/六方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FC站级设备电源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米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