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234.7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弘;杉山刚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08 | 分类号: | H01B11/08;H01B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马铁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用电 以及 多芯差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绝缘体被覆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导线而成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通过使相互反相位的电流流通于一对导线来传输差分信号。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中,使用2层屏蔽物,通过使内侧屏蔽物不与任何物质电连接的状态下将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不增加差分信号的传输损失而减少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对内延迟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4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信息处理装置等的小型高密度化,期望更加小直径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直径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具有多个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其具有:导体、被覆所述导体的周围的第1电介质、被覆所述第1电介质的周围的外部导体、被覆所述外部导体的周围且由传输损失比所述第1电介质高的材料形成的第2电介质以及包覆所述第2电介质的周围的屏蔽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小直径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具有多个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即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的径向截面图。
图2为显示输出差分信号的差分基板与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的电连接构成的示意图。
图3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一例的径向截面图。
图4的(a)、(b)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另一例的径向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2…差分基板,3、4、5…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导体,11…第1电介质,12…外部导体,13、31、41、51…第2电介质,14、32、42、52...屏蔽物,30…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的构成
图1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即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的径向截面图。
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具有:导体10、被覆导体10周围的第1电介质11、被覆第1电介质11周围的外部导体12、被覆外部导体12周围的第2电介质13以及包覆第2电介质13周围的屏蔽物14。
该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是在例如使用数十GHz以上的频率的差分信号的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等电子设备间使用、或在这些电子设备的内部使用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的电缆。
图2是显示输出差分信号的差分基板2与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的电连接构成的示意图。差分基板2为例如在上述电子设备内设置的基板。
导线10和外部导体12为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信号线,导线10与差分基板2的p电极20连接,外部导体12与差分基板2的n电极21连接。使电流由差分基板2流通于导线10和外部导体12,使差分信号在导线10与外部导体12之间的第1电介质11中传播。
对于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由于是将1根导线10作为芯线的单芯同轴电缆,因此与将平行配置的一对导体作为信号线的以往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相比,能够使直径变小。此外,在其结构上,能够与以往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相比降低制造成本。
在使用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的通信中,使在10和外部导体12中流通相互反相位的电流,利用导线10与外部导体12的电位差来传输信号。
导线10由铜等导体形成,可以在表面实施镀覆。此外,对差分信号传输用单芯同轴电缆1要求弯曲性时,可以使用多根导线捻合而形成的捻线作为导线10。
外部导体12例如为通过螺旋缠绕而缠绕在电介质11的周围的铜箔带或镀覆在第1电介质11的表面的铜箔膜。
第1电介质11例如包含聚乙烯、氟树脂。此外,第1电介质11的厚度根据差分信号的特性阻抗的大小(例如50Ω或100Ω)来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卡多待4G监控直播摄像机
- 下一篇:一种肚兜式中药外敷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