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7143.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王学成;王英杰;谢雄;张占丰;崔新光;秦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0;C02F1/28;C02F1/42;C02F1/44;C02F1/3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水 给水 设备 及其 供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包括直饮水处理模块和水质监测模块;直饮水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构成过滤水路的预过滤组件、第一水泵、反渗透膜组件和净水箱,预过滤组件包括连接在过滤水路上的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软水器,软水器上连接有盐箱;水质监测模块包括监控器、封闭水罐和第一水质传感器,封闭水罐连接在反渗透膜组件和净水箱之间,第一水质传感器设置在封闭水罐中,第一水质传感器与监控器连接。实现提高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的水质参数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饮水的需求大量增加,直饮水供水技术随之不断的发展。直饮水供水设备通常包括供水模块、过滤组件和滤膜组件等器件组成,外部水源输送的原水进入到供水模块后,由供水模块将原水输送到过滤组件和滤膜组件中进行处理,以获得直饮水。中国专利号CN2012201564775公开了一种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净水罐的出水口和连接用户端的输出管道上连接有水质综合在线测控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管道上设置的水质传感器的数量受限,导致检测的参数有限,并且,从净水罐中输出的水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质产生变化而影响检测准确性。如何设计一种检测精度高、检测范围广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直饮水供水设备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及其供水方法,实现提高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的水质参数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包括直饮水处理模块和水质监测模块;所述直饮水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构成过滤水路的预过滤组件、第一水泵、反渗透膜组件和净水箱,所述预过滤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过滤水路上的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软水器,所述软水器上连接有盐箱;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监控器、封闭水罐和第一水质传感器,所述封闭水罐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和所述净水箱之间,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封闭水罐中,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原水箱和加压泵,所述加压泵与所述预过滤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还包括无负压供水模块,所述无负压供水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构成主水路的主进水管、主供水泵和主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用于向所述预过滤组件和用户用水端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主水路中的第二水质传感器,所述主出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主进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监测模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和/或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和/或所述软水器的出水口上的第三水质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净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并联有紫外杀菌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直饮水分质给水设备的供水方法,包括水质调节供水模式;
所述水质调节供水模式:当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质不达标时,无负压供水模块中主出水管输出的水先经过预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处理后,再通过第一水泵加压后经由第一旁通管输送至主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调节供水模式,具体为:
当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杂质超标时,主出水管输出的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送料分料一体掰板机
- 下一篇:一种轴承单片分离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