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发酵法脱除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3673.0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6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昊飞;孙亮;高秀珍;马钦元;樊传乐;丁金城;姜兆辉;李玉超;傅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G3/00 | 分类号: | A41G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发酵 脱除 纤维 黑色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人发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发酵法脱除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培养含有黑色素降解酶的发酵液,然后将经过脱鳞处理后的人发纤维置于该发酵液中,进行脱色处理。本发明利用这类发酵液实现对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脱除,而且不会对人发纤维中的其他蛋白质等成分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使脱色处理后的人发纤维仍然保持较好的强力性能和手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发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发酵法脱除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发制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脱除黑色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从而使人发纤维达到较高的白度,进而可以对其进行染色等加工,以满足市场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人发制品加工过程,多采用双氧水氧化等化学手段来破坏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但是,由于双氧水较强的氧化性能,导致其在破坏黑色素的同时也会降解或破坏人发纤维中的角蛋白等组成成分,从而导致化学法漂白处理后的人发纤维强力性能的严重下降。同时,采用双氧水漂白方法处理人发纤维后,会产生大量的含有双氧水、无机盐及多类有机物的漂白废水,造成极大的环境隐患。随着市场对人发制品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无损的人发纤维漂白新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利用发酵对人发纤维进行脱色,目前并未发现与该方法类似的相关国内外专利及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发酵法脱除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方法,利用生物发酵法条件温和及反应专一性的特点实现对人发纤维的无损脱色,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发酵法脱除人发纤维中黑色素的方法,是将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作为唯一碳源制备液体发酵培养基,利用发酵对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进行脱除。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采用酸化法提取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
(2)配制发酵液:将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作为唯一碳源制备液体发酵培养基,接种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
(3)脱鳞处理:将人发纤维加入脱鳞处理液中进行脱鳞处理;
(4)脱除黑色素:将步骤(3)经过脱鳞处理的人发纤维置于步骤(2)得到的发酵液中,继续发酵,对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进行脱除;
(5)水洗:对脱除黑色素的人发纤维进行水洗。
其中:
步骤(1)中,酸化法是:将人发纤维放入酸煮液中,在浴比1:25-35,90-100℃下回流反应2-3小时,过滤,滤饼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人发纤维中的黑色素,优选浴比1:30,95℃下回流反应,其中酸煮液为浓盐酸与乙醇体积比1:1-1:2的混合物,优选1:1。
步骤(2)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液体发酵培养基各组分为:黑色素0.1-0.8%,酵母浸膏0.6-1.5%,硫酸亚铁0.01-0.02%,氯化钾0.4-0.6%,硫酸镁0.4-0.6%,磷酸氢二钾0.4-1.0%,氯化铵1.5-4.0%,余量为水。
步骤(2)中,微生物菌种为能够利用黑色素的厌氧微生物。优选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细菌或放线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红球菌、幽门螺旋菌、双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液体发酵培养基总质量计,接种量为5-12%。
步骤(2)中,发酵条件如下:发酵温度29-37.5℃,发酵pH值5.5-8.0,发酵周期24-96h。
步骤(3)中,将人发纤维加入脱鳞处理液中,浴比1:10-1:30,室温条件下搅拌8-15min,放水,冷水冲洗两次,得到脱鳞的人发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型男装
- 下一篇:一种胸部测量系统及胸罩尺码获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