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抗划伤抗静电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1982.4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华;李盛科;张毅;赵志刚;岳同健;胡同云;张龙;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8;C08K13/02;C08K3/36;C08K5/19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顾雯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划伤 抗静电 阻燃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 ||
1.一种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硅氧烷共聚PC树脂200-400份,DMBPC-PC共聚物335-760份,有机硅类增韧剂5-50份,纳米防划伤复合材料10-100份,阻燃剂10-50份,抗静电剂10-50份,助剂5-15份;所述的DMBPC-PC共聚物包括50%mol的DMBPC和50%mol的双酚A PC;DMBPC为二烷基双酚聚碳酸酯,包括DMBPC重复单元共聚物;所述的抗静电剂为三正丁基甲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所述的纳米防划伤复合材料为粒径在20~60nm的SiO2/PC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的纳米防划伤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聚碳酸酯为基体,正硅酸乙酯为无机分散相,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iO2/PC纳米复合材料;所述阻燃剂为溴代聚碳酸酯;所述的助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3份的抗氧剂、4份的防紫外线添加剂、4份的加工助剂和1份的色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氧烷共聚PC树脂为双酚A和硅氧烷共聚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相对分子量为25000~32000,硅氧烷含量为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硅类增韧剂是硅橡胶-丙烯酸酯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核-壳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受阻酚抗氧剂1010、受阻酚抗氧剂1098、受阻酚抗氧剂1076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防紫外线添加剂为光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复合物;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光稳定770、光稳定622中的一种;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为UV234、UV-328、UV-320中的一种;所述的加工助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季戊四醇硬脂酸酯、长链脂肪酸多官能团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硅氧烷共聚PC树脂300份,DMBPC-PC共聚物553份,有机硅类增韧剂30份,纳米防划伤复合材料50份,阻燃剂25份,抗静电剂30份,助剂12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硅氧烷共聚PC树脂300份,DMBPC-PC共聚物533份,有机硅类增韧剂50份,纳米防划伤复合材料50份,阻燃剂25份,抗静电剂30份,助剂12份。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抗静电抗划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硅氧烷共聚PC粉末树脂加入混合机中,在低速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抗静电剂,待抗静电剂全部加完,低速混合3分钟均匀后;再加入其他原料,在混合机中高速混合3分钟,然后在260~280℃下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造粒,所得粒料经120℃干燥4小时后在260~280℃下注塑成标准样条,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9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银复合保鲜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机外壳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