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122.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9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久米泰尚;小野友照;岩本卓也;藤田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0;B60L53/10;G01F25/00;H01F27/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输送 设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和框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受电装置具备:次级线圈,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框体,其以与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收容次级线圈;流体,其填充于空间,传感器,其配置在空间内,检测流体的液位高度的变化;以及检测部,其根据通过传感器检测出的液位高度的变化,来检测框体的破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技术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对搭载于通过电动机驱动的混合动力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车辆上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考虑了充电时的便利性的非接触电力传送技术受到关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技术的受电装置的车辆。该受电装置具有通过树脂构件对线圈及铁心单元进行密封的结构,从线圈及铁心单元产生的热能够通过树脂构件向外部散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572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说明的专利文献1的受电装置使用螺栓等固定于作为车辆主体的底面的底板,因此对线圈及铁心单元进行密封的树脂构件有可能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破损。树脂构件的破损有可能产生与散热性能的降低或阻抗变化相伴的受电效率的降低之类的问题,所以不优选。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受电装置中,并没有用于检测树脂构件的破损等的手段的公开或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和框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受电装置,其具备:
次级线圈(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次级线圈31),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送电装置T)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所述送电装置接受电力;
框体(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32),其以与所述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空间S)的方式收容所述次级线圈;
流体(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绝缘性流体F),其填充于所述空间,
传感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33),其配置在所述空间内,检测所述流体的液位高度的变化;以及
检测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检测部34),其根据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液位高度的变化,来检测所述框体的破损。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框体包括支承所述次级线圈的支承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板32a),
所述支承部具有比所述次级线圈高的导热系数。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框体包括支承所述次级线圈的支承部(例如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板32a),
所述支承部的导热系数比所述流体的导热系数高。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空间内的铅垂方向上端支承所述传感器。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其中,
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空间的多个部位处的所述流体的液位高度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结构挠度测读的悬吊式辅助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