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4163.0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1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杰;萧汉;韩耀辉;王小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石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684 | 分类号: | G01F1/6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头 热式流量传感器 控制主体 连接头 检测 防护罩结构 显示控制屏 传感装置 保护罩 检测杆 井下 注塑 沾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包括控制主体,第一螺纹头,检测连接头,第二螺纹头,检测杆,防护罩结构,显示控制屏结构和保护罩结构,所述的第一螺纹头安装在控制主体底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检测连接头安装在控制主体的右上部;所述的第二螺纹头注塑在检测连接头右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护罩结构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管道内的残渣对该热式流量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造成影响,通过显示控制屏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查看该热式流量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同时也更加方便的操作该热式流量传感器,通过保护罩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防止第一螺纹头或检测杆沾染上灰尘或其它的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热式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流体流动经过的流动路径的上游侧,并且加热器(加热元件)布置在流动路径的下游侧。此外,流体由加热器加热,而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流体的温度,检测流体的流动速度或流动速率,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610091073.5的一种热式流量传感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流体流动经过的流动路径的上游侧;和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布置在流体流动经过的流动路径的下游侧。热传导防止壁布置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元件之间,该热传导防止壁用于防止由于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而导致温度升高的流体与温度传感器接触。
但是,现有的热式流量传感器还存在着所检测的数据容易受到管道内残渣的影响、不方便控制和在不使用时容易沾染灰尘或其它的杂物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热式流量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容易受到管道内残渣的影响、不方便控制和在不使用时容易沾染灰尘或其它的杂物的问题。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包括控制主体,第一螺纹头,检测连接头,第二螺纹头,检测杆,防护罩结构,显示控制屏结构和保护罩结构,所述的第一螺纹头安装在控制主体底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检测连接头安装在控制主体的右上部;所述的第二螺纹头注塑在检测连接头的右端;所述的检测杆穿过检测连接头和第二螺纹头与控制主体电性连接;所述的防护罩结构固定在检测杆上;所述的显示控制屏结构镶嵌在控制主体的左端;所述的保护罩结构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头上;所述的防护罩结构包括防护罩主体,保护腔,防护网,开口,固定条,卡头和固定螺母,所述的保护腔开设在防护罩主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的防护网镶嵌在防护罩主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开口开设在防护罩主体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固定条分别注塑在防护罩主体的左端;所述的卡头分别注塑在固定条上;所述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在固定条上。
优选的,所述的显示控制屏结构包括安装外壳,安装孔,显示屏和开关,所述的安装孔开设在安装外壳正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的显示屏镶嵌在安装外壳正表面的上部;所述的开关镶嵌在安装外壳正表面的左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罩结构包括套管,防护筒和调节螺栓,所述的防护筒插接在套管的下部;所述的调节螺栓安装在套管和防护筒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杆插接在保护腔内。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条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条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检测杆上。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网镶嵌在防护罩主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防护网与保护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显示屏具体采用触摸式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与控制主体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和防护筒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分别与第一螺纹头或第二螺纹头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井下水量传感装置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同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石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石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