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移液吸头的检测机构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9719.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赵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兆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8 | 分类号: | G01N21/958;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50 | 代理人: | 唐燕,张刚 |
地址: | 31120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头 检测 机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液吸头的检测机构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移液管作为一种量出式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从结构上,移液管本体与本体相连的吸头是分体结构,即吸头是可替换结构,在生物、化学、食品、医疗等各行业的实验研究中,移液吸头是使用频率最高和消耗最大的实验耗材之一。作为一种广泛用于实验室内各类精确测量场合的实验器材,合格的移液吸头要求端口无毛刺,吸嘴表面光洁平滑,沾湿性小,以避免液体留外壁引起的误差,同时移液吸头的端口和管壁尺寸都需严格按设计要求,已保证吸液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避免各细微计量误差的存在,已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可靠。
由于吸头基本上是以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为原材料挤出的管材硬脆,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类机械和各道工序进行加工,目前的刀切或锯切机械设备无法完全实现和达到准确平直、端口平整、无碎屑、无毛刺、管壁均匀等严苛技术要求,从而难以保证生产出来的所有移液吸头都符合产品设计规格。因此对通过各道生产工序最终完成的移液吸头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成了一项繁琐又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有检测中,基本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即检测人员手持吸头,在光照下通过人眼识别进行检测,现有检测存在如下的不足:(1)单个吸头独立进行检测,使得工作效率低;(2)检测人员通过用手握持吸头来识别,虽然佩戴保护设备(如防护手套),但在长期的工作状态下,极易遗忘佩戴保护设备,使得双手直接接触到吸头,从而感染上细菌,甚至吸头上吸附上灰尘等;(3)吸头精度的要求极高,而人眼识别的范围小,只能肉眼看到吸头外端面的毛刺或破损等,无法辨识吸头端部的细小毛刺,端部的内外径尺寸以及吸头的垂直度等,从而使得检测范围小,无法满足需求。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自动检测代替手工检测是势在必行,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设备中,由于结构设置的局限性,检测的吸头基本上是常规设置的标准,为操作方便,对于图像采集装置(比如摄像头),吸头的大小头检测通常采用同一放大倍数,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提高操作者使用的方便,无须进行焦距的调整。因此,当吸头的长度尺寸超出常规检测的标准时,若大小头通过两次定位进行检测,即检测小头时,将小头置于上方,检测大头时,将吸头进行调换后,大头置于上方,这样存在如下的缺陷:(1)两次定位,吸头在前后两次的定位中,垂直度、圆心等定位存在误差,进而给吸头的检测带来二次误差,大大降低吸头检测的精度;因此,若大小头采用通过一次定位进行检测,吸头的上端成像正常,但吸头的下端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放大倍数的局限性,采集的图像基本不清晰,为此,通过对检测设备整体结构进行改进来实现各种规格吸头的检测,主要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倍数以及与吸头的大小头相对高度进行匹配,这样的改进会使得设备的结构关系重新进行设置,成本大,不利于检测设备的合理化利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检测设备较难完成吸头大小头通过一次定位进行的检测,来保证吸头检测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移液吸头的检测机构,结构简单,自动化检测,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吸头的检测,且大大提高检测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移液吸头的检测机构,包括:
定位座,用于支撑并定位至少一个移液吸头;
检测平台,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检测平台上;
成像装置,用于移液吸头的下端进行成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反射组件和用于支撑反射组件的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
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吸头图像的一次反射;
所述第二反射镜,用于吸头图像的二次反射。
优选地,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置为透光部一,所述透光部一覆盖位于所述定位座上的全部移液吸头的下端,所述透光部一设置在第一反射镜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透光部二,所述透光部二覆盖位于所述定位座上的全部移液吸头的下端;
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透光部三,所述透光部三覆盖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上的全部吸头图像。
所述透光部二设置在第一反射镜的正上方;
所述透光部三设置在第二反射镜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装置与检测平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装置与支撑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兆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兆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