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olar码构造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9069.6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2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东亮;储汪兵;刘继文;杨超;孙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olar 构造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olar码构造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在对称情况下,将Polar码信息位生成子矩阵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和冻结位生成子矩阵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全部进行相互交换,且将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对应的信息位和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对应的冻结位全部进行相互交换;S2,在不对称情况下,将Polar码信息位生成子矩阵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和冻结位生成子矩阵GNF中行重最大的行部分进行相互交换,且将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对应的信息位和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对应的冻结位部分进行相互交换。本发明在不对称情况下,对GNI和GNF进行部分行向量交换,进而改变码字的重量谱分布,从而改善码的性能。同时使该种构造方法在任意码率下都适用,弥补现有构造方法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信道编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Polar码构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香农于1948年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里证明了能达到香农限的好码的存在以来,信道编码领域一直在不懈努力,以找到这样一种好码的构造方法。Arikan在2007年首次提出一种能达到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s)的信道容量的编码方法-Polar码,该种编码方式拥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被确定为5G通信控制信道下的短码编码方式。
判别一种编码方式的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其纠错性能。Arikan最初提出以二阶核矩阵来构造生成矩阵,在这种构造方法下,当错误指数β<1/2,码长N→∞,码率R<I(W)时,Polar码的误帧概率上限为随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当码长N→∞且使用一个更大的核矩阵来构造Polar码时,错误指数β可接近于1。又有学者从代数几何码的角度出发,利用Hermitte曲线来构造核矩阵,从而获得更大的错误指数和最小汉明距离。对于任意线性码C,它的最小汉明距离等于非零码字最小汉明重量。Polar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故其最小汉明距离等于其最小汉明重量。对一个码来说,求其最小汉明距离是十分困难的。但由于Polar码和Reed-Muller码有紧密的联系,Polar码的最小汉明距离等于信息子矩阵的最小行重。
目前,有学者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行替换方法来增加Polar码的最小汉明距离,改善Polar码的性能。该方法是将Polar码信息位生成子矩阵中行重最小的行GNI和冻结位生成子矩阵GNF中行重最大的行相互交换,并且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对应的信息位和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对应s的冻结位也互换位置。该种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是码率R=1/2。
然而,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码率不一定为1/2。此时GNI中行重最小的行数目和GNF中行重最大的行数目不相等,出现了不对称情况,因此不能用完全替换的方法来增加Polar码的汉明距离,因而在不对称情况,Polar码的纠错能力较低,需要一种提高不对称情况Polar码纠错能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Polar码构造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Polar码构造方法,包括:
S1,在对称情况下,将Polar码信息位生成子矩阵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和冻结位生成子矩阵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全部进行相互交换,且将GNI中行重最小的行对应的信息位和GNF中行重最大的行对应的冻结位全部进行相互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