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枝提取物或萃取物在制备抗真菌感染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3950.5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3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逯海朋;贾亚楠;喻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605 | 分类号: | A61K36/605;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枝 提取物 萃取 制备 真菌 感染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桑枝提取物或萃取物在制备抗真菌感染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真菌是细菌的一种,能引起动植物和人的各种疾病。不同真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致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致病性真菌感染:由外源性真菌引起,如皮肤癣病菌;(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由内源性真菌引起,如白色念珠菌等;(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吸入或食入菌丝或孢子引起荨麻疹、哮喘等;(4)真菌性中毒症:食用含真菌毒素的霉变粮食所致;(5)真菌毒素:与肿瘤发生有关。
人类感染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并通过接触、吸入或食入而感染。少数致病真菌可直接致病,但多数真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后者称为条件致病菌。其中,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通过接触传染,感染指(趾)甲形成足癣,还可以感染而引起头癣、体癣、股癣、手癣等。而足癣,俗称脚气,具有传染性,其难以治愈、容易交叉传染,不及时治疗,久而久之会引发灰指甲的形成,同时抓挠后极易引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皆因不能渗透角质而对治疗灰指(趾)甲无效。从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拔除指(趾)甲,多人畏其疼痛而为难,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心头之烦恼。目前,用于治疗灰指甲的方法有口服药和外用药两大类。口服药主要是抗真菌药物类,如斯皮仁诺(别名:伊曲康唑、依康唑、伊康唑、依他康唑),但口服药往往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容易引起指(趾)甲对红色毛癣菌的耐药性等很多副作用,且安全性也不断受到质疑。外用药物,如硝酸咪康唑、复方苯甲酸软膏等西药类,通过涂抹患处,杀灭真菌治疗,但是此类药物往往具有很大的刺激性,使用时还可能会带来灼烧感和刺痛感,严重时难以忍受,且复发率较高。
同样,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道粘膜处。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的病人日益增多,其感染率不断增加。其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如皮肤皱褶处(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引起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病变周围有小水泡等症状,同时还会引起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浅表溃疡、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大量应用,介入手术的普及,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等因素,使得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唑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和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唑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在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同时又使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提高。
因此,开发研究一种新型、高效、天然的抗真菌感染产品是目前所急需的,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桑枝提取物或萃取物在制备抗真菌感染产品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桑枝提取物或萃取物在制备抗真菌感染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真菌为红色毛癣菌或白色念珠菌。
进一步,所述桑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桑枝烘干粉碎后过100目筛,获得桑枝粉末;
(2)将步骤(1)中制得的桑枝粉末加入无水乙醇或甲醇中,经提取获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得桑枝提取物Ⅰ;
或将步骤(1)中制得的桑枝粉末加入石油醚中,经提取获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得桑枝提取物Ⅱ;将经石油醚提取后的桑枝粉末加入乙酸乙酯、氯仿或丙酮中,经提取获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得桑枝提取物Ⅲ;将经乙酸乙酯、氯仿或丙酮提取后的桑枝粉末加入正丁醇中,经提取获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得桑枝提取物Ⅳ;将经正丁醇提取后的桑枝粉末加入水中,经提取获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即得桑枝提取物Ⅴ。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桑枝粉末与无水乙醇或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0mL。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桑枝粉末与石油醚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0mL;所述经石油醚提取后的桑枝粉末与乙酸乙酯、氯仿或丙酮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0mL;所述经乙酸乙酯、氯仿或丙酮提取后的桑枝粉末与正丁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0mL;所述经正丁醇提取后的桑枝粉末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mg:20mL。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提取具体为在350W下微波提取三次,每次30min。
进一步,所述桑枝萃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1)取桑枝烘干粉碎后过100目筛,获得桑枝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3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