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3575.4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姚念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前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测量 臭氧 气体 浓度 光度计 | ||
技术领域
一种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属于光度测量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测试光源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测试光源包括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等。在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某一被测物质进行分析时,需要选择被测物质吸收度较高的光作为测试光源。在现有技术中,对臭氧气体进行浓度检测时,较为合适的测试光源是紫外光,臭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对紫外光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然后通过被臭氧吸收前后的紫外光的光强判断出臭氧的浓度。但是在现有的产品中,是通过紫外光传感器对被臭氧吸收前后的紫外光的光强进行检测,但是由于臭氧对紫外光的吸收率较高,导致透过臭氧的紫外光较少,而现有的紫外传感器接受信号弱,导致无法准确的测量臭氧的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变光机构,将未被吸收的测试光源转换为可见光源,通过可见光感应件即可实现浓度的检测,成本低廉且可靠性更高的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包括臭氧气体流经的测试气体通道以及照射臭氧气体的测试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测试气体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发光光源和可见光感应件,测试气体通道与发光光源之间设置有滤光片,测试气体通道和可见光感应件之间设置有变光机构,发光光源经过滤光片形成所述的测试光源,穿过臭氧气体的测试光源经过变光机构形成照射到可见光感应件的可见光。
优选的,设置有柱状的外壳,在外壳的轴向上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内腔,所述的测试气体通道密闭设置在该内腔中,在外壳上设置有与测试气体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优选的,发光光源和可见光感应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两端的端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变光机构包括一个透光件以及用于将测试光源转换为可见光的变光层。
优选的,所述的变光层涂敷在透光件的表面,变光层和透光件组合形成变光片,可见光感应件与变光层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透光件为透光片,变光层涂敷在所述的可见光感应件的感光面上。
优选的,所述的可见光感应件为可见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可见光感应件为硅光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透光件与滤光片间隔形成所述的测试气体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变光层为短波紫外荧光油墨的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中,通过设置变光机构,将未被吸收的测试光源转换为可见光源,通过可见光感应件即可实现浓度的检测,成本低廉且可靠性更高。
由于紫外光在通过短波紫外荧光油墨的涂层之后可以转换为强度高的可见光,因此通过常规的可见光传感器即可通过可见光的光强得到被臭氧气体吸收后的紫外光的光强,从而可以判断出臭氧气体的浓度。因此通过价格较为低廉且可靠地可见光传感器代替了价格昂贵且可靠性差的紫外传感器,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光光源 2、外壳 3、滤光片 4、出气口 5、变光片 6、可见光传感器 7、测试气体通道 8、进气口 9、透光片 10、硅光电池 11、变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测量臭氧气体浓度的光度计,包括柱状的外壳2,在外壳2的轴向上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内腔。在外壳2内腔的一个端口上设置有发光光源1,发光光源1的照射朝向内腔。在外壳2内腔的另一个端口上设置有可见光传感器6,可见光传感器6的感光位置朝向发光光源1。
在外壳2的内腔中沿发光光源1的照射方向依次设置有滤光片3和变光片5,滤光片3和变光片5的外周圈分别与内腔的内壁密封,且滤光片3和变光片5间隔形成测试气体通道7,在外壳2的径向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4,进气口8和出气口4同时与测试气体通道7连通,测试气体经进气口8进入测试气体通道7后经出气口4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前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前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3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