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多功能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3034.1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8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广;张宁;贾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7/46;A61K9/50;A61P35/00;A61K3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癌细胞 仿生 多功能 纳米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多功能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制剂由由化疗药物脱盐阿霉素和光热治疗药物吲哚菁绿形成内核,外层由人宫颈癌细胞膜形成壳结构,制备时,首先制备了一种由两种抗癌药物(DOX,ICG)自组装得到的纳米粒子内核,随后,在外层包裹上人宫颈癌细胞膜进行仿生伪装,最终得到一种同时具备化疗与光热治疗并且具有癌细胞靶向性的多功能纳米制剂。该纳米制剂生物安全性高,制备简单,在近红外光的刺激引发细胞膜的扰动,最终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时具备化疗与光热治疗作用的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多功能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每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对癌症的药物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单一疗法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例如,化疗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常用手段,但其治疗效果受到了剂量依赖性导致的毒性影响。因此,很多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会起到协同互补的效果,表现出高效抑瘤性,低的副作用以及延迟耐药性等多种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多种协同治疗模式中,“光热治疗+化疗”的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达到协同治疗效果。目前,通常将化疗药物和光敏剂共装载进合成纳米载体内得到纳米药物输送系统。这种些纳米药物运载体系在血液循环中通常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易于被网状内皮所清除,而且也很难实现靶向治疗,治疗效果较差。近几年,仿生伪装纳米药物输送系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采用细胞膜包裹药物,不仅提高了生物相容性,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也提高了药物输送系统在癌细胞附近的聚集。由于细胞膜表面带有特异性蛋白分子,可以被癌细胞识别,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然而,实现细胞膜装载药物快速释放仍然是一个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多功能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多功能纳米制剂,由纳米药物颗粒内核和外层的癌细胞膜构成,其中:所述纳米药物颗粒内核由化疗药物和包覆在化疗药物外的光热治疗药物构成,其中:所述化疗药物为具有疏水性的阿霉素,所述光热治疗药物为具有两亲性的吲哚菁绿,所述癌细胞膜为对数期生长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碎片。
优选的,所述纳米制剂具有规整的球形外观,平均粒径为220-240nm。
优选的,所述阿霉素为脱盐酸阿霉素。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包括一种所述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疗药物用微量注射器在避光条件下逐滴缓慢滴加到磁力搅拌的纯水中形成化疗药物的纳米粒子,搅拌20-40min;
(2)将光热治疗药物溶于水,并用微量注射器在避光条件下逐滴滴入到步骤(1)所述的纳米粒子溶液中搅拌,搅拌10-15h,光热治疗药物包覆在化疗药物的外部,得到纳米粒子内核,其中所述光热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的摩尔比为1:(2-3);
(3)将步骤(2)得到的纳米粒子内核与癌细胞膜碎片分级挤出,其中所述纳米颗粒内核与癌细胞膜碎片按照质量比1:(3-4)的比例混合;
其中步骤(1)-(3)均在避光环境下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化疗药物为脱盐的疏水阿霉素,所述步骤(2)中的光热治疗药物为吲哚菁绿,所述步骤(3)中的癌细胞膜为对数期生长的人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分级挤出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颗粒内核与癌细胞膜碎片按照质量比1:3的比例混合,涡旋混合均匀,静置30-40分钟后先后经过1μm,0.85μm和0.45μm微孔滤膜分别过滤3-5次,即得到癌细胞膜包裹的仿生多功能纳米颗粒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3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体制剂
- 下一篇:负载双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