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0958.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4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藤冈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充气轮胎(10)在胎面部(16)具有沿轮胎周向(C)延伸的主槽(18)、以及被主槽划分的陆部(24、26),在所述充气轮胎(10)中,在主槽(18)的槽底,在沟槽长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突起(50),将突起(50)的侧面部(52)经由具有该突起的高度(H1)以下的高度(H2)且具有比该突起的宽度(J1)更窄的宽度(J2)的连结部(54)与相对的陆部(24、26)的侧面部(28、36)连结。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一般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以往,为了防止石子侵入沟槽内,有时在主槽的槽底设置有防石子咬入用的突起。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180112号公报中公开了:为了提高抑制石子咬入效果,而以呈环状围绕胎块的方式设置有防石子咬入用的突起体,该突起体由主突起部以及与该主突起部连续的窄幅的副突起部构成。在日本专利公开2002-2112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为了实现防止石子咬入并降低噪音,而在主槽的槽底用重复凹凸的图案配设高度不同的突起。但是,并未公开使突起与主槽的槽壁面连结的内容。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开2007-210569号公报中公开了:除了在主槽的槽底设置有突起之外,还使用来降低气柱管共鸣的突出片形成为从主槽的槽壁面突出,并悬挂在槽底的突起上。突出片以连结突起与主槽的槽壁面的方式设置,但为了降低气柱管共鸣音,而在遍及主槽深度的大致整体设置。因此,主槽的流路被突出片大幅度堵塞,使主槽的排水性降低,从而成为在湿润路面上的行驶性即湿路面性受损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3-0542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为了提高设置于主槽的槽底的突起体的刚性,使用连结部连结突起体的侧壁面与胎块的侧壁面。该连结部的高度设定成不超过突起体的高度,但并没有考虑连结部的宽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180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2-211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7-2105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3-054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主槽的槽底设置有防石子咬入用突起的情况下,谋求抑制石子造成的突起缺失。另外,有时会产生因设置突起而在轮胎磨损末期牵引性降低的问题,谋求对该问题进行改善。另外,在使槽底的突起与主槽的槽壁面连结的情况下,也要求抑制连结部造成的湿路面性的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抑制石子造成的突起的缺失,并且确保湿路面性、磨损末期的牵引性。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6)的方式。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以及被所述主槽划分的陆部,在所述充气轮胎中,在所述主槽的槽底,在沟槽长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突起,至少一个所述突起的侧面部经由具有该突起的高度以下的高度且具有比该突起的宽度更窄的宽度的连结部与相对的陆部的侧面部连结。
(2).根据(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充气轮胎具有通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和沿与所述主槽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槽而形成的胎块,所述突起的侧面部与和该侧面部相对的胎块的侧面部经由所述连结部连结。
(3).根据(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连结部相对于所述主槽的两侧的陆部的侧面部,在沟槽长度方向上呈左右交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