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管道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7498.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倪志广;刘川;魏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昌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61;C08G18/76;C08G18/48;C08G18/58;C08G18/66 |
代理公司: | 12219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道 双组份抗渗 环保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B组份按照重量比1:1-3混合而成,其中A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物质组成:
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物质组成:
所述活性纳米填料是将纳米碳酸钙粉末混入含有偶联剂的酯类或酮类溶剂中充分混合均匀,后经干燥设备脱出溶剂,备用;聚醚多元醇-1是官能度2,分子量1000-6000的一类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2是官能度2-3,分子量1000-3000的一类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3是官能度2,分子量1000-3000的一类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4是官能度2,分子量1000-6000的一类聚醚多元醇;所述助剂为消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和润湿分散剂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38-0.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稀释剂是沸点在180-250℃的环保溶剂,是乙二醇甲醚、DMF、200#溶剂油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是邻苯类低粘度增塑剂或石蜡类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是酯类稀释剂,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是有机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由消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和润湿分散剂按照重量比4:3:3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BYK-065、BYK-066N和BYK-088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附着力促进剂为日本HF公司的HF-1和/或路博润2063;润湿分散剂为BYK-378和/或BYK-163。
9.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用于管道的双组份抗渗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份制备:
(a)按配方比例先将配方内所有的聚醚多元醇在-0.08MPa,真空下120℃真空脱水2-3h;
(b)聚醚多元醇-1和聚醚多元醇-2混合脱水后温度降至50±5℃时,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20min后将温度升至80±5℃反应3.5h;
(c)将环氧树脂按配方量加入其中,80±5℃,反应0.5h;
(d)加入配方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搅拌0.5h;
(e)加入配方量的环保稀释剂混合搅拌0.5h;
(f)取样分析A组份的NCO含量达到理论值后,脱气,降温分装密封保存,物料为浅黄色至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
(2)B组份制备:
(a)将配方量的胺类交联扩链剂、聚醚多元醇-4混合后加热至110-120℃溶至透明;
(b)依次加入聚醚多元醇-3、增塑剂、催化剂,混合均匀,搅拌10-20min;
(c)按配方量依次投入滑石粉、氧化锌、绢云母粉、沉淀硫酸钡、有机陶土、颜填料;
(d)投入活性纳米填料、增强剂混合均匀后高速分散30-60min,转速800-1200r/min;
(e)将(d)分散好的原料经砂磨机砂磨,使细度≤80μm;
(f)将(e)砂磨好的原料泵入反应釜内-0.08MPa,100±5℃真空脱气、脱水60min;
(g)降温至50±5℃时,加入稀释剂、助剂混合均匀,出料密封,物料为各色粘稠状液体;
(3)将A组份和B组份按比例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昌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昌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74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