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除轻烃中酸性杂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6004.8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何琨;吴德荣;张斌;李真泽;李勇;孙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0 | 分类号: | C10G70/00;C10G7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除 轻烃中 酸性 杂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轻烃中酸性杂质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酸性杂质脱除率低、净化后的轻烃气体中剩余酸性杂质含量高、轻烃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脱除轻烃中酸性杂质的方法,采用加热、吸附‑吸收‑吸附、过滤、冷却的方式脱除酸性杂质,脱除率为99.20%~99.99%,脱除后轻烃中酸性杂质含量硫化氢≤1ppm,二氧化碳≤2ppm,达到了工艺要求,并按生产规模设置并联2~4组吸附单元,其中1~3组吸附,剩余1组再生,以保持商业化工业装置满负荷连续运行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脱除轻烃中的酸性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轻烃中酸性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炼制行业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裂解(DCC)装置、延迟焦化装置、加氢裂化装置等炼油生产装置是将开采出来的原油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制备燃料用的汽油、煤油、柴油和溶剂油以及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并副产各种工艺干气,这些含丰富乙烯、丙烯的工艺干气中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酸性杂质含量为0.6~4.1mol%之间。
石油化工行业乙烯装置是采用石脑油原料蒸汽热裂解制备乙烯的典型大规模商业化工业生产装置,通常从乙烯裂解炉流出的裂解气中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酸性杂质含量为0.05mol%左右。
煤化工行业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和甲醇制丙烯(MTP)装置是采用甲醇原料催化制备低碳烯烃和丙烯的大规模商业化工业生产装置,通常从反应器流出的产品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为0.10~0.38mol%之间。
天然气行业液化天然气LNG工厂是将甲烷气经过压缩、净化、液化制成液化天然气以利于运输和储存,液化天然气工厂的甲烷气原料中二氧化碳CO2含量为0.51mol%左右。
目前,为了制备聚合级乙烯和聚合级丙烯以及液化天然气,通常要求将这些低碳轻烃气体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加以脱除,分别降至硫化氢1ppm和二氧化碳2ppm以下。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申请号CN03135127.1从混合气体中脱除乙烯二氧化碳的吸附分离法,公开了采用活性炭、氧化铝、硅胶、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吸附剂进行变压吸附、解吸再生等步骤,将混合气体中的乙烯和二氧化碳分离并脱除,从而得到净化气;从而可将二氧化碳含量为1%~10%的混合气通过该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法吸附分离处理后得到二氧化碳含量为0.005%~0.3%的净化气。专利申请号CN200910212788.1从气体混合物中深度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深度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采用一种复合胺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将含22vol%的原料气进行脱除二氧化碳的吸收处理,净化后的混合气二氧化碳含量降至0.04~0.80vol%。专利申请号CN201410573730.0二氧化碳的纯化,公开了采用热泵循环的工艺分离二氧化碳“轻质”杂质和硫化氢“重质”杂质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申请号CN03135127.1采用吸附分离脱除二氧化碳,专利申请号CN200910212788.1采用复合胺水溶液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酸性杂质,采用这些发明专利技术净化后的混合气中酸性杂质含量在0.005%~0.80%之间,远远达不到酸性杂质含量硫化氢≤1ppm和二氧化碳≤2ppm的要求,专利申请号CN201410573730.0仅仅从粗二氧化碳中脱除硫化氢,存在酸性杂质脱除率低、净化后的轻烃气体中剩余酸性杂质含量高、轻烃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酸性杂质脱除率低、净化后的轻烃气体中剩余酸性杂质含量高、轻烃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脱除轻烃中酸性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酸性杂质脱除率高、净化后的轻烃气体中剩余酸性杂质含量低、轻烃产品质量达标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