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车门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2852.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4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高潘;朱志勇;赵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4 | 分类号: | B60J10/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车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及其车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之外,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车门是汽车使用最频繁的部件之一,因此,为达到更好的汽车性能,对于汽车车门密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车门密封结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密封效果,但是其防水防尘效果不良好,并且,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往往产生让用户不舒服的风噪声音,给用户带来不好的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其车门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防尘效果不良好,且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产生风噪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密封结构,该车门密封结构设置于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缝隙中,该车门密封结构包括:
与车门内板抵接接触,并设置于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的泡管;以及,
与侧围外板固定连接的基体,所述基体与所述泡管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形变空腔;
当车门内板贴合于侧围外板时,所述泡管挤压密封于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缝隙。
其中,上述车门密封结构中,所述泡管包括一弧形段以及一V形段;
所述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V形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弧形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基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V形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基体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上述车门密封结构,还包括:多个卡扣;
所述卡扣包括固定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卡接部与侧围外板卡接扣合。
其中,上述车门密封结构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一环形连接槽,所述基体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环形连接槽套接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其中,上述车门密封结构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多个倒角,所述卡接部通过多个所述倒角与侧围外板上的卡接孔卡接扣合。
其中,上述车门密封结构,还包括:粘接胶体;
所述粘接胶体设置于所述基体与侧围外板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门内板、侧围外板以及上述的车门密封结构;所述车门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的连接缝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能够实现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的密封,在车门开启时,能够对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痕迹进行遮挡,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在车门关闭时,能够阻挡由轮胎飞溅起的水、尘、泥等通过车门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缝隙进入汽车内部,并且能够防止汽车高速行驶时风噪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车门内板和侧围外板装配的断面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泡管,11-弧形段,12-V形段,2-基体,3-粘接胶体,4-卡扣,41-固定部,42-卡接部,421-倒角,5-车门内板,6-侧围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密封结构、车门内板和侧围外板装配的断面示意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密封结构,该车门密封结构设置于车门内板5与侧围外板6的连接缝隙中。
该车门密封结构可以包括:与车门内板5抵接接触,并设置于车门内板5与侧围外板6之间的泡管1;以及,与侧围外板6固定连接的基体2,所述基体2与所述泡管1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形变空腔。当车门内板5贴合于侧围外板6时,所述泡管1挤压密封于车门内板5与侧围外板6之间的连接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2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横梁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薄壁电池壳拉伸成型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