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壳体注塑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7050.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9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7/00 | 分类号: | B29C37/00;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壳体 注塑 处理 设备 方法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手机壳体注塑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该处理设备包括:支架单元、擦拭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擦拭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单元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支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支架单元动作从而带动所述擦拭单元相对于塑胶隔断条按照预设方向,在所述擦拭单元的无尘布上沾取擦拭液后擦拭所述塑胶隔断条。通过本公开的方案,可以提升手机壳体注塑原料色系范围,缓解塑胶隔断条表面发白现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壳体注塑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多采用一体包围式金属壳体,这样可以简化制造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由于金属壳体对智能手机信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为此生产厂商利用纳米注塑工艺在金属壳体的上下两端各形成一塑胶隔断条从而释放手机信号。
目前,市场中认可度较高纳米注塑树脂为PBT(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Glass Fiber,玻璃纤维)。若采用浅色系的注塑树脂时可以隐藏浮纤发白的现象;若采用黑色系的注塑树脂时则浮纤发白现象明显。
相关技术中通过降低注塑树脂中白色浮纤的含量,亦或对塑胶隔断条进行表面处理,以期避免或者缓解浮纤发白现象,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手机壳体注塑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机壳体注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单元、擦拭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擦拭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单元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支架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支架单元动作从而带动所述擦拭单元相对于塑胶隔断条按照预设方向,在所述擦拭单元的无尘布上沾取擦拭液后擦拭所述塑胶隔断条。
可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立柱、第一横梁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立柱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横梁;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第一横梁相对于所述立柱和所述塑胶隔断条前后上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立柱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远离立柱的一端;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第一横梁相对于所述立柱和所述塑胶隔断条前后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擦拭单元相对于所述立柱和所述塑胶隔断条左右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立柱、第一横梁、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立柱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横梁;所述擦拭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远离立柱的一端;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第一横梁相对于所述立柱和所述塑胶隔断条前后上下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立柱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塑胶隔断条左右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立柱、T型立柱、第一横梁、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
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T型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和所述T型立柱的横柱上;所述擦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