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7044.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戚朝荣;郭天佐;汪露;江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71/12 | 分类号: | C07C271/12;C07C269/04;C07C269/08;C07D333/16;C07D29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二氧化碳 合成 含三氟 甲基 氨基甲酸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高压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有机溶剂、炔烃、胺、Togni试剂,再加入铜盐为催化剂、含氮或含磷有机化合物为配体,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在40~80oC下搅拌反应5~24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地放出二氧化碳至常压,反应液经水洗、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蒸馏浓缩得到粗产物,再经柱层析提纯得到含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本发明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安全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好、底物适用性广、目标产物产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工业生产,在农药、医药合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氟有机化合物在生命科学、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防工业各个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百分之二十的医药和百分之三十农药中至少含有一个氟原子。而三氟甲基(-CF3)由于具有强吸电子性、亲脂性和稳定的碳氟键等特性,将其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能够显著改变化合物的极性、亲脂性以及其化学和代谢稳定性,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已在农药、医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物捷诺维(Januvia)和治疗关节炎的药物Celebrex、新型除草剂啶磺草胺(pyroxsulam)、新型杀虫剂丁氟螨酯(cyflumetofen)等都含有三氟甲基(吕太勇,罗源军,刘波,钟新平,李斌,张建新,《有机氟工业》,2015,(4),37;张一宾,《现代农药》,2013,12,1;王光祖,赫侠平,戴建军,许华建,《有机化学》,2014,34,837)。
氨基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作农药(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医药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如杀螟丹、灭多威、速灭威、多菌灵、异丙威、甲萘威、仲丁威等农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艾斯能、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希罗达都是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而含有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药物最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依法韦仑(Efavirenz)就是一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特效、含有三氟甲基的氨基甲酸酯药。氨基甲酸酯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用途(J.Li,C.Kornhaaβand L.Ackermann,Chem.Commun.,2012,48,11343;H.Kurouchi,A.Sumita,Y.Otani and T.Ohwada,Chem.Eur.J.,2014,20,8682;H.Kurouchi,A.Sumita,Y.Otani andT.Ohwada,Chem.Eur.J.,2014,20,8682)。正是由于氨基甲酸酯的重要性,其合成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传统合成氨基甲酸酯的方法是利用剧毒的光气通过胺解和醇解得到,但光气剧毒、易燃,生产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含氯化合物,严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发展非光气法生成氨基甲酸酯已经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化学家发展了一些新的氨基甲酸酯合成策略,如胺的氧化羰基化反应、硝基化合物还原羰基化反应、甲酰胺氧化偶联反应以及重排反应等(A.M.Tafesh,J.Weiguny,Chem.Rev.,1996,96,2035;F.Shi,Y.Deng,Chem.Commun.,2001,443;G.S.Kumar,C.U.Maheswari,R.A.Kumar,M.L.Kantam,K.R.Reddy,Angew.Chem.Int.Ed.,2011,50,11748;H.Lebel,O.Leogane,Org.Lett.,2006,8,57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