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577.0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2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飞;姜太声;翟明;傅晓亮;杨瑞锋;范利涛;韩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采用将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一体化集成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单独制作而导致不利于显示装置轻薄化设计的弊端。该一种背光灯条,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其中,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的供电端均与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触控显示装置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人们对触控显示装置的要求(例如,大屏占比、窄边框等)也越来越高。
以生活中常见的触控手机为例,如图1a所示,该触控手机包括显示区域A和按键区域B;如图1b(图1a沿O-O’位置的剖面图)所示,在该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100(Back Light Unit,简称BLU)、显示面板200(Panel)以及封装玻璃(CoverGlass,简称CG),其中,显示区域A实现正常显示的背光由背光模组100提供,而对于按键区域B而言,其对亮度要求较低,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独在封装玻璃CG对应按键区域B的位置设置按键光源10,以对该按键区域B提供背光。
如图1b所示,由于按键光源10的尺寸较大,而封装玻璃CG超出背光模组100的尺寸d较小,因此,需要将按键光源10的位置向显示面板200中的单层区A1(即显示面板200中阵列基板TFT Array在边缘位置超出彩膜基板CF的区域)移动,但是在厚度方向上,按键光源10一般包括银浆层、胶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及按键灯(IconLED)等多层结构,从而使得该按键光源10的厚度较大,而在该单层区A1,阵列基板TFTArray与上方的封装玻璃CG之间的间隙厚度较小(约为0.4mm),无法正常的容纳该按键光源10,因此需要加厚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玻璃CG之间的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或者单独设置其他的隔垫层,从而成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将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一体化集成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单独制作而导致不利于显示装置轻薄化设计的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其中,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的供电端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光源包括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第一按键光源,和/或,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的第二按键光源;所述第一按键光源的出光侧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光源的出光侧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朝向背离所述背光光源一侧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与设置所述背光光源的部分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均为LED。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述的背光灯条。
本发明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胶框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胶框上的前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封装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