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及其工业化连续生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1987.X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刚;蒋亚运;蒲守林;洪启付;朱强中;刘成伟;陆权;史佳麟;鲍蕾蕾;展燕;夏同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29;H01B7/295;H01B7/28;H01B7/18;H01B13/00;H01B1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地址: | 213031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用棒控棒位 电缆 及其 工业化 连续生产 方法 | ||
1.一种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及导体外面包裹的绝缘材料构成的导电组件,导体组件外部通过成缆绕包材料包裹成缆,成缆绕包材料外部设置电缆内保护套,电缆内保护套外侧设置电缆外保护套,其中所述绝缘材料为聚醚醚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所述的导体的材料为镀锡铜、镀银铜或镀镍铜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缆绕包材料为聚酰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成缆绕包材料包裹成缆后,外部还设置屏蔽层,屏蔽层外部设置电缆内保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的材料为镀锡铜丝或镀银铜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保护套的材质为耐辐照硅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保护套为不锈钢丝编织的保护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通过挤出机将聚醚醚酮挤出并包裹导体形成导电组件,然后将导电组件外部包裹成缆绕包材料,再在成缆绕包材料外部依次包裹电缆内保护套和电缆外保护套,其中聚醚醚酮挤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聚醚醚酮材料预处理:将聚醚醚酮在100~160℃的条件下预热4~24h;
步骤2,导体预热:将导体在120-250℃条件下进行预热;
步骤3,挤出:采用等距不等深的螺杆进行挤出,挤出机加料段温度200-350℃,熔融段温度300-450℃,均化段温度300-500℃,机头温度350-550℃;
步骤4,冷却:对挤出后的聚醚醚酮材料采用热空气分段冷却,第一段冷却温度200-350℃,第二段冷却温度150-300℃,第三段冷却温度100-250℃,三段冷却的过程中温度逐段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螺杆的长径比为25:1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料段长度为料筒直径的6倍以上,熔融段和均化段长度为料筒直径的4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螺杆的压缩比为1.5-5。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分段冷却采用三段式保温槽进行,三段式保温槽带有加热和温控装置,第一段保温槽温控范围为200-350℃,第二段保温槽温控范围为150-300℃,第三段保温槽温控范围为100-250℃;其中第一段保温槽可伸缩,能够伸长并尽量接近挤出机机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站用棒控棒位电缆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成缆绕包材料外部依次包裹屏蔽层、电缆内保护套和电缆外保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19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