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缺失矿压监测数据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1244.2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贾瑞生;宫月;卢新明;彭延军;张杏莉;孙红梅;赵卫东;崔焕庆;倪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缩 感知 缺失 监测 数据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缺失矿压监测数据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矿压监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与基础,矿压监测数据对于预报煤矿工作面顶板来压、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通过对矿压监测数据分析能有效掌握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以确定岩层控制范围,建立采场支架与顶板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支架选型和确定支架技术参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根据矿压监测数据进行顶板来压预报,研究矿压与围岩运动控制的关系,进而研究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厂商研发了矿压监测系统,并在煤矿采场实现了全天候的在线监测,但由于采场地质及工程条件复杂,监测环境恶劣,外部干扰十分严重,有时会使矿压监测系统处于失效状态,使得采集的矿压数据不连续,产生数据缺失问题,这对于后续的矿压数据处理及分析产生很大干扰,有时甚至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因此恢复缺失的矿压监测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缺失矿压监测数据修复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待恢复的完整数据为x∈RN,采集到的不完整数据为y∈RM,是由0或1组成的采样矩阵,即在采集点处的对应值为1,未采集点处的对应值为0,则有
显然,方程式(1)是一个欠定的病态问题,其解不唯一,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理论使用该方程很难重建出完整的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如果x在某一变换域ψ的系数α=ψx是稀疏的,则有
x=ψHα(2);
其中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把式(2)带入式(1),则有
当y是不完整的欠采样数据时,矩阵A是奇异的,该欠定问题的解不唯一,但如果α是稀疏的,可以通过以下策略重构得到稀疏向量α的估计值:
其中,||α||1表示向量α的l1范数,得到估计值后,利用式(2)计算出完整信号x的估计值即
至此,实现了数据的恢复重建。
根据以上压缩感知原理,结合矿压监测数据采集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矿压监测数据修复方法,假设完整的待恢复矿压数据表示为x∈RN,采集到的有损矿压数据表示为y∈RM,则在采集过程中共有N-M个数据丢失,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数据初始化;
从矿压监测数据库中读取一组矿压数据,存入数组y(t),t=1,2,…,M;y(t)中部分数据不规则缺失,根据数据采集频率,若某时刻未采集到数据,则插入该时刻的数据,并将该数据置为零,得到数组y’(t),此时y’(t)中共有N个数据;
步骤2:构造测量矩阵
设y’(t)中所有零值元素对应位置的索引集合为E={iy′(i)=0}(i=1,2,...,N),并设I∈RN×N为单位矩阵,将单位矩阵I中的第i行删除,得到测量矩阵
步骤3:选择稀疏矩阵;
选择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矩阵作为稀疏矩阵,DCT矩阵可表示为C∈RN×N,C的第i行第j列元素通过公式(6)计算得到:
步骤4:构造传感矩阵;
若设传感矩阵为A,则依据压缩感知原理定义A的表达式如公式(7)所示:
其中,CH为稀疏矩阵C的共轭转置;
步骤5:重建数据;
对于有损矿压数据y′∈RM,若设待恢复的完整数据为x∈RN,则共有N-M个矿压数据丢失,通过下述过程实现矿压数据修复:
输入:传感矩阵A,有损矿压数据y’,稀疏度K;
输出:修复后的矿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1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