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氧化镁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6586.5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映杰;林经伟;张新斌;吴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台巨纺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50 | 分类号: | D06M11/50;D06M13/41;D06M14/04;C01B15/04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镁 抗菌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过氧化镁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纺织品对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等没有抑制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纺织品被认为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物,当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遇到适宜的营养、湿度、氧气和温度时,即迅速在纺织品中生长、繁殖。纺织品上细菌的存在,不仅会对纺织品性能,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纺织品上微生物的增长会导致功能、卫生以及美观等问题的出现。例如,像袜子等贴身衣物上令人不愉快的味道、病菌的传播、污染和降解纺织品都是微生物攻击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同时细菌真菌给纺织品带来褪色、色污以及损害纤维等许多问题[6]。因此为了防止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其在环境中的传播与蔓延,需要对纺织品中微生物进行人为的处理和控制。
对纺织品进行抗菌,使得纺织品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在整理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不产生不利因素。纺织品的抗菌整理中的抗菌剂,其抗菌性能应良好,对细菌或真菌具有广谱性,同时低毒或无毒,对人体无害,满足生物相容性。此外经抗菌剂整理的织物抗菌效果应具备持久性。还有,纺织品在经过抗菌剂处理后,需对织物外观、性能等不会产生影响。
近几年我国的无机抗菌剂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无机银系抗菌剂的研发和制备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人们对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广谱、高效、持久、安全型抗菌剂将是人们开发的重点和趋势。市场上最常用的为金属抗菌剂,主要成份有钯、汞、银、铜、锌等以及它们的化合物,通过与细菌中的细胞蛋白结合,使细菌变性或失活。考虑到安全性,常选用银、铜、锌。但由于铜带有颜色,,影响织物外观;而锌的抗菌性较差;银的价格较贵,且在使用过程中,银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其颜色变成黄,棕或黑色。所以需要开发一种具有环境友好型的,价格适当的金属化合物的抗菌剂,并且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氧化镁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金属抗菌剂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氯化镁(如6水氯化镁)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搅拌至氯化镁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不溶的过氧化镁合成完毕;
步骤2:将生成的过氧化镁用滤纸过滤,并用清水洗除附在过氧化镁产物上的杂质;
步骤3:将清洗过后的过氧化镁从滤纸上转移至玻璃表面皿中,烘干,完成过氧化镁的制备;
步骤4:将合成的过氧化镁抗菌剂研磨成粉体后和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均匀混合,在超声波处理下,制成整理液;
步骤5:将纤维浸泡在整理液中,然后在轧车上轧压,随后烘干一定时间后进行高温固化,完成交联;
步骤6:随后对整理后的纤维进行水洗。
进一步,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25℃。
进一步,步骤1中过氧化氢水溶液浓度为30%。
进一步,步骤5中轧车上轧压后带液率为90%。
进一步,步骤5中在60℃下烘干后,在150℃下固化3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及不影响纺织品原有的服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抗菌剂是一种过氧化物,其过氧键能与水份反应,产生自由基,破坏细菌中的DNA,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
制备方法:将6水氯化镁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搅拌至氯化镁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不溶的过氧化镁合成完毕。将生成的过氧化镁用滤纸过滤,并用清水洗除附在过氧化镁产物上的杂质。将清洗过后的过氧化镁从滤纸上转移至玻璃表面皿中,烘干,完成过氧化镁的制备。
应用方法:将合成的过氧化镁抗菌剂研磨成粉体后和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均匀混合,在超声波处理下,制成整理液。将纤维浸泡在整理液中,然后在轧车上轧压,随后烘干一定时间后进行高温固化,完成交联;随后对整理后的纤维进行水洗,完成纤维抗菌功能的整理。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台巨纺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纺织大学;台巨纺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6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