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猪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113.3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圣云;熊鹰;华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维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荣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猪 废水 深度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猪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养猪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养猪废水属于典型的“三高”废水,即高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高氮磷浓度,成分复杂,给达标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目前养猪废水处理主要以“厌氧+好氧”工艺为主,但仅通过SBR、AO等生化工艺无法保证出水氮磷达标,且大部分工艺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导致很多工程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建设后闲置,而养猪行业的利润水平又低,导致养猪场污染治理措施难以推进,给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损害。
目前已有的养猪废水处理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
1、氨氮去除效果较差,且大多只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未实现完全脱氮过程;
2、出水总磷往往不达标,因为单靠生化排泥无法将磷含量将至排放标准;
3、出水颜色茶褐色,并带有一定的异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环保、能够有效提高净水质量的养猪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养猪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养猪废水通入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废渣和废液;令固液分离得到的废液依次经过调节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曝气吹脱池、厌氧沉淀池、至少一A/O池、MBR池、除磷反应池、终沉淀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得到达标净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还包括:在将养猪废水通入固液分离机之前,对养猪废水进行预过滤。
优选的,所述步骤还包括:在将养猪废水通入固液分离机之前,先将养猪废水通入集水池内并利用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将集水池内的养猪废水搅拌均匀。
优选的,所述的A/O池的数量为两个,依废液的流经顺序分别为活性污泥式A/O池和接触氧化式A/O池,所述步骤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池内的废液分流至所述的接触氧化式A/O池内。
优选的,所述的活性污泥式A/O池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的容积比为1:1.5,第一缺氧池内废液的流速大于或等于0.2m/s,第一好氧池内废液的溶氧量为2mg/L,第一好氧池向第一缺氧池的回流比为250%;所述的接触氧化式A/O池包括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容积比为1:1.5,第二缺氧池内废液的流速大于或等于0.2m/s,第二好氧池内废液的溶氧量为2mg/L,第二好氧池向第二缺氧池的回流比为300%;废液在所述活性污泥是A/O池和接触氧化式A/O池内的停留时间比例为1:1.5.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还包括,将MBR池内的废液以300%的回流比回流至所述的A/O池。
优选的,气体经由气水分离装置和脱硫装置后得到洁净沼气。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沉淀池、MBR池和终沉淀池内的污泥定期排入污泥浓缩池内,将污泥浓缩池内的清液排入所述的调节池。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还包括:将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和固液分离机分离出的废渣排入粪渣堆场发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固液分离机可以将养猪废水分离成废渣和废液,废渣可作为有机肥料来使用,废液则进入调节池,能够在调节池内进行匀质匀量,然后依序进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进行厌氧发酵去除部分COD、进入曝气吹脱池和厌氧沉淀池除去水中溶解的硫化氢和甲烷、进入A/O池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进入MBR池去除难降解的COD、进入除磷反应池和终沉淀池去除总磷和剩余的少许COD和氨氮,最后进入臭氧催化氧化池氧化去除水中有色基团,由此能够深度净化养猪废水,保证最后排出的净水的洁净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维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维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