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二羧酸单酰胺聚合物作为化疗的增效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2913.X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阎虎生;曹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95 | 分类号: | A61K31/795;A61K31/78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羧酸 单酰胺 聚合物 作为 化疗 增效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效剂的用途。所述的聚合物为含有1,2‑二羧酸单酰胺结构的聚合物,当所述的聚合物和化疗药物与癌细胞在模拟肿瘤组织的微酸性环境下共培育后,其癌细胞的存活率比在相同条件下但没有聚合物的培育后癌细胞的存活率低;当所述的聚合物和化疗药物一起注射于荷瘤动物体内后,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优于单独注射相同剂量的化疗药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增效剂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可电荷转换的带有1,2-二羧酸单酰胺结构的聚合物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入量,实现抗肿瘤效果的增强和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背景技术
化学药物疗法(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作为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化疗不仅是一种缓解癌症的姑息性疗法或作为手术、放射疗法的辅助方法,更可将一些对化疗药物敏感的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等恶性肿瘤治愈。但是,化疗药物通常毒性大、副作用强,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损害,产生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皮肤毒性、过敏等不良反应,某些抗癌药物还会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泌尿系统等的不良反应。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是口服和注射,药物在体内分布无选择性,肿瘤部位药物浓度低,药效低,而提高进药量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增加毒性。此外,据报道在化疗中,超过90%的患者会对化疗药物产生内在性或获得性耐药(Baguley B C.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2010:1-14),经研究表明对某些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癌细胞,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癌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这种多药耐药性成为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Vtorushin S V,et al.Thephenomen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ExpOncol,2014,36(3): 144-156)。
纳米药物载体系统通过将抗癌药物与纳米级材料相结合,经过靶向投递和逆转多药耐药性实现了对癌症的特异性治疗。纳米药物载体的粒径通常在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效应强、分散度高等优点。正常组织血管壁间隙紧密,结构完整,而实体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的间隙较大,结构的完整性差,造成肿瘤组织的血管比正常血管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高,加之肿瘤组织淋巴回流缺失,使大分子和药物在特定部位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增加,这种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中的高渗性和滞留性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EPR) 效应(Maeda H,Nakamura H,Fang J.The EPR effect formacromolecular drug delivery to solid tumors:Improvement of tumor uptake,lowering of systemic toxicity,and distinct tumor imaging in vivo,Advanceddrug delivery reviews,2013,65(1):71-79)。基于EPR效应,纳米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分布在肿瘤部位,加强了生物体对药物的摄入和利用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2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