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aOH重新构造C-C健制备纳米碳材料的新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3690.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保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保卫;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B82Y30/00;C22C1/05;C22C30/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49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碳 重新构造 个碳原子 纳米材料 熔融状态 碳材料 新用途 制备 惰性气体环境 纳米碳材料 碳纳米材料 金刚石 混合过程 碳原子 正方体 晶胞 删除 | ||
NaOH重新构造C‑C健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新用途,由以下方法实现:在600℃‑900℃的惰性气体环境中,将碳材料与NaOH在熔融状态下混合,在熔融状态下的混合过程中将碳材料中的C‑C重新构造,金刚石碳笼结构的纳米材料,该金刚石碳笼结构的纳米材料由十个碳原子构成金刚石碳笼结构,所述金刚石碳笼结构为,将正方体金刚石晶胞中的八个顶点的碳原子删除,剩余十个碳原子构成金刚石碳笼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为用NaOH重新构造碳材料的C-C健制备新型纳米碳材料及该新型纳米碳材料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纳米技术的研究相当活跃,多种多样的纳米碳结晶、针状、棒状、桶状等层出不穷。2000年德国和美国科学家还制备出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根据理论推算,包含20个碳原子仅是由正五边形构成的,C60分子是富勒烯式结构分子中最小的一种,考虑到原于间结合的角度、力度等问题,人们一直认为这类分子很不稳定,难以存在。德、美科学家制出了C60笼状分子为材料学领域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碳纳米材料中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等新型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与人类最密切相关、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SP、SP2、SP3杂化的多样电子轨道特性,在加之SP2的异向性导致晶体的各向导性和其它排列的各向导性。因此以碳元素为唯一构成元素的碳素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性质,并且新碳素相合新碳素材料还不断被发现和人工制得。事实上,没有任何元素能像碳这样作为单一元素可形成像三维金刚石晶体、二维石墨层片、一维卡宾和碳纳米管、零维富勒烯分子等如此之多的结构与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表1给出了碳的化学键合及其形成的各种典型有机物、无机物和碳相的例子。
科学家们逐渐发现碳素材料在硬度、光学特性、耐热性纳米碳材料、耐辐射特性、耐化学药品特性、电绝缘性、导电性、表面与界面特性等方面比其它材料优异,可以说碳材料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如最硬-最软,绝缘体-半导体-良导体,绝热-良导热,全吸光-全透光等,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类型
(1)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纳米碳材料的无缝、中空的管体,一般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和双壁碳纳米管。
(2)碳纤维分为丙烯腈碳纤维和沥青碳纤维两种。碳纤维质轻于铝而强力高于钢,它的比重是铁的1/4,强力是铁的10倍,除了有高超的强力外,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耐腐蚀性高,同时耐高温和低温、耐辐射、消臭。碳纤维可以使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由于制造成本高,大量用于航空器材、运动器械、建筑工程的结构材料。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发明了一种廉价碳纤维,有高强力的韧性,同时有很强劲的吸附能力、能过滤有毒的气体和有害的生物,可用于制造防毒衣、面罩、手套和防护性服装等。
(3)碳球根据尺寸大小将碳球分为:(1)富勒烯族系Cn和洋葱碳(具有封闭的石墨层结构,直径在2—20nm之间),如C60,C70等;(2)未完全石墨化的纳米碳球,直径在50nm一1μm之间;(3)碳微珠,直径在11μm以上。另外,根据碳球的结构形貌可分为空心碳球、实心硬碳球、多孔碳球、核壳结构碳球和胶状碳球等。
(1)激光蒸发石墨法:此方法是在使用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用脉冲激光轰击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产生纳米级碳材料。
(2)等离子体喷射沉积法:此方法是将离子喷射的钨电极(阴极)和铜电极(阳极)进行水冷却,当Ar/He载气挟带苯蒸气通过等离子体炬后,会在阳极的表面上沉积出含有纳米级碳材料的碳灰。
(3)凝聚相电解生成法:其采用石墨电极(电解槽为阳极),在约600℃的温度及氩气保护的条件下,以一定的电压和电流电解熔融的卤化碱盐,电解生成了形式多样的碳纳米材料。
(4)石墨电弧法:石墨电弧法是用石墨电极在一定气氛中放电,从阴极沉积物中收集碳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保卫;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未经马保卫;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3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