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盘磨浆机的磨盘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0209.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申邦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1/30 | 分类号: | D21D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盘 磨齿 磨盘组件 双盘磨浆机 调整盘 进料盘 转动方向相反 并行设置 流量控制 摩擦过程 一次研磨 轴向方向 穿孔的 结合力 两侧面 纤维纸 相融性 右侧面 中心轴 轴心线 静电 研磨 穿孔 浆料 穿透 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盘磨浆机的磨盘组件,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并行设置的进料盘、第一磨盘、第二磨盘和调整盘,进料盘的右侧面、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的两侧面、以及调整盘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磨齿,且磨齿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磨盘两侧面上分别具有不同的磨齿间隙,第二磨盘两侧面上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磨齿间隙。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上均设有穿透两侧面的穿孔,沿着轴向方向,穿孔的轴心线与第一磨盘、第二磨盘的中心轴具有夹角。本发明的磨盘组件可让浆料在一次研磨后能顺利的进入第二道研磨且不会回流。可实现大进小出的流量控制,提高纤维的相融性和结合力,使纤维纸页在摩擦过程中不产生静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的盘磨打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盘磨浆机的磨盘组件。
背景技术
在造纸工艺过程中,打浆是关键的一个环节,素有“七分打浆,三分抄纸”之称。打浆方式按打浆浓度分为低、中、高浓三种形式,低浓打浆主要依靠磨片对纤维的切断和磨擦打浆,以切断纤维为主,分丝帚化为辅,适合于长纤维原木浆的打浆;中、高浓打浆主要依靠纤维与纤维内磨擦使纤维分丝帚化,切断少,适合于短纤维草类浆、二次纤维废纸浆的打浆。无论何种形式的打浆,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纤维形态,以利于打浆后纸浆的流送与纸页的形成。因此,选择高效、节能稳定的打浆设备和打浆方式是获得良好的纤维形态的关键。现有的打浆设备主要有蜗轮蜗杆调节进退刀的双盘磨、锥形磨及中浓盘磨。
申请号为20111035193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浓液压双盘磨浆机包括液压调节单元和中浓双盘磨浆机本体,液压调节单元组成为:液压缸、电磁方向阀、保压阀、液压泵、油泵电机、油箱依次管道连接,油箱还依次与冷却器、压力调节阀及压力表管道连接;中浓双盘磨浆机本体由双壳体及壳盖、联轴器、电机、轴承体悬架及轴承体、轴、左定盘座及左右定盘、左右转盘、转盘座构成;液压缸固定在壳盖上,活塞杆一端固定在左定盘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机械限位微调螺母,左定盘固定在左定盘座上,右定盘固定在壳体上,左右转盘分别固定在转盘座两侧,左定盘座和壳体上均设有切线进浆口,壳体上设置有出浆口。本发明通过保压回路调节磨盘进退刀的定比压来中浓打浆,提高了打浆质量及其效率。
又如申请号为20102013359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盘磨浆机,包括壳体、动盘、定盘、调隙装置、主轴、进浆管、出浆管,磨片安装在动盘和定盘上;磨片外圆直径为480mm,磨齿齿面为5mm~5.5mm,齿槽宽度为4mm~4.5mm。该双盘磨浆机打浆面积增加近20%,在操作、打浆功率同等情况下,能迅速提高盘磨效率,降低能耗。
但是打浆过程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例如纤维的相融性和结合力,以及产生静电等,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变浆料研磨过程、可提高浆料中纤维的相融性和结合力的用于双盘磨浆机的磨盘组件。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双盘磨浆机的磨盘组件,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并行设置的进料盘、第一磨盘、第二磨盘和调整盘,所述进料盘的右侧面、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的两侧面、以及调整盘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磨齿,且磨齿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磨盘两侧面上分别具有不同的磨齿间隙,所述第二磨盘两侧面上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磨齿间隙。
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上均设有穿透两侧面的穿孔,沿着轴向方向,所述穿孔的轴心线与第一磨盘、第二磨盘的中心轴具有夹角。
进一步,所述进料盘右侧面、所述第一磨盘左侧面、所述第一磨盘右侧面上磨齿的间隙依次递减;所述调整盘左侧面、所述第二磨盘右侧面、所述第二磨盘左侧面上磨齿的间隙依次递减。
进一步,所述穿孔具有入口和出口,在第一磨盘上,穿孔从入口指向出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磨盘自身转动的方向相反;在第二磨盘上,穿孔从入口指向出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磨盘自身转动的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申邦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申邦化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02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