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端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703.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3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02;H01R13/6582;H01R13/659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153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线组 复数 线端连接器 改良结构 接触端子 信号线组 插接部 导电部 结合部 复数接触端子 传输线缆 错位排列 电流过载 发热效应 功率损耗 过热现象 绝缘座体 弯折延伸 转接端子 大电流 抵接部 上方处 短路 线径 阻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系于绝缘座体的基座底部为凸设有插接部,并在插接部上定位有具导电部的复数接触端子,且导电部上方处分别弯折延伸有定位于安装部上的连接部,而传输线缆包含信号线组及电源线组,并在信号线组具有分别连接于接触端子的连接部上的复数第一导线,且电源线组的复数第二导线及第三导线一端处分别连接有转接端子的结合部,再在结合部的另一端处分别设有连接于接触端子的连接部上的抵接部,该电源线组的复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为形成前后间隔而左右错位排列,可避免其互相接触导致短路或电流过载引起的过热现象,并使用较大的线径,使大电流通过时具有较低的阻抗而可降低其产生的功率损耗与发热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绝缘座体的复数接触端子为连接有传输线缆,使其电源线组前后间隔一距离而左右错位排列,可避免互相接触导致短路或电流过载引起过热现象,并使用较大的线径,以负载大电流而可降低其功率损耗与发热效应。
背景技术
按,现今电子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使得电脑型态为由桌上型电脑发展成体积较小与携带方便的笔记型电脑,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且时下电子装置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而为了能使电子装置的体积缩小,电子装置内部的连接器组件便需随之大幅缩小,以因应目前的发展趋势,相形的下薄形连接器与一般线材或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及固定上,势必会更加的困难。
当电子装置欲进行资料信号传输,或是与其他周边设备连接时,即需要所谓的周边设备介面,而一般的周边设备介面最为普遍且广为大众所使用,仍以通用序列汇流排(USB)作为主流,并利用USB支援热插拔的功能随插即用,让使用上更为简便,由于现今USB3.0连接器已充分运用在各式外接周边设备,并在面对其他高速介面的挑战,便有厂商推出USB3.1Type-C介面规格,主要在尺寸上比现有连接器更小、支援更高的电源充电及供电能力,且传输速度可高达10Gbps,使用上支援正反面可插让使用者将不再需要分辨正反面之外,更可扩大适用于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等轻薄型的电子装置上,因此格外受到市场上的期待。
由于电子装置体积越来越小,使得电子装置内部的连接器构造则需更为精密且小型化,整体结构强度也需随之加强,一般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等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与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信号或/及电源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以执行相应的操作功能,而USB3.1连接器与以往的USB连接器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系采用了上下排同时存在端子的型式,并随着USB3.1连接器的缩小化和传输速度大幅提升,使其端子数目增多且分布更为密集,极容易因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而造成高频信号传输时的信号干扰(如电磁波干扰(EMI)、串音干扰等),造成USB3.1连接器本身受到的传导干扰或/及放射干扰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再者,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端子组大都数量固定,并设计成用来传输信号或/及电源使用,并在座体有限的空间内要如何妥善安排端子组整体的空间配置,以及导入传输电源的功能,也将是影响连接器设计上能否更为小型化的关键所在,惟该USB3.1连接器的上下排端子系利用焊接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前方处的金属接点连接,并由线路连接至后方处的金属接点与线缆的复数芯线焊接,使上下排端子的接地部份可通过印刷电路板与线缆的接地芯线形成一共同接地的回路,此种印刷电路板的金属接点布线连接方式虽然简单而易于制作,但因上下排端子与线缆的连接上仍需要通过印刷电路板进行组装及焊接程序,不仅造成整体制造程序较为复杂而相当的耗费工时与成本,且该印刷电路板配置也会占用一定的体积,以致使连接器整体尺寸无法有效缩减,便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有此种线端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发明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端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座体、复数接触端子及传输线缆,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