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复管用节段以及管修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452.8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神山隆夫;金田光司;藤井谦治;石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L55/162 | 分类号: | F16L55/162;F16L55/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姜越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管用 以及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修复管用节段以及管修复施工方法,能够顺畅地进行填充材料的填充。沿周向以及管长方向将节段连结来修复已设管,其中,节段由塑料一体地形成构成内周面的内面板、和立设于该内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在端板(104、105)形成有与用于供连结部件通过的孔(104a、105a)分开设置的用于使填充材料通过的开口部(104d、105d),并且在侧板的上缘与内部板的上缘形成有多个用于供填充材料通过的切口(102c、103c、106b)。
本申请是申请人为“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发明名称为“修复管用节段以及管修复施工方法”、申请日为“2013年10月9日”、申请号为“201310467302.5”、优先权日为“2012年10月10日”这一母案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塑料将构成内周面的内面板、和立设于该内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形成为一体,并为了沿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进行连结来修复已设管而使用的修复管用节段以及使用了该节段的管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提出有一种管涂覆施工方法,即:在埋设于地下的下水管等管路老化的情况下,不必将该管路从地下掘出便能够在其内周面实施涂覆(lining)来修补该管路,并且该管涂覆施工方法已供实用。
上述管涂覆施工方法中,例如通过流体压力将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浸入管状树脂吸收材料中而构成的管涂覆材料一边反转一边插入管路内,并保持通过流体压力将该管涂覆材料按压于管路的内周壁的状态而通过任意的施工方法加热管涂覆材料来使浸入该管涂覆材料中的热固化性树脂固化,由此在管路内形成塑料管道来修补管路。
另外,还公知有一种沿周向将节段连结来组装管单元,并使用沿管长方向将该管单元连结而成的修复管来修复管路的施工方法(专利文献1),并相对于大口径的管路使用该管修复施工方法,其中,节段是通过塑料将构成内周面的内面板、和立设于该内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在该施工方法中,在已设管内组装修复管后,将灌浆等填充材料填充于已设管与修复管之间的空间并使之固化来形成复合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463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修复管中,在节段的侧板、内部板的一部分设有供管长方向的连接螺栓等连结部件通过的穿过孔、切口,该切口作为填充材料的通路发挥作用。另外,在节段的端板也设有在沿周向将节段连结时供连结部件通过的穿过孔,填充材料能够通过该穿过孔并沿周向流入或者流出。但是,若将连结部件插入这些穿过孔、切口,则供填充材料通过的剖面面积变小,从而无法顺畅地进行填充材料的填充,进而无法有效地进行填充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顺畅、均匀且高速地进行填充材料的填充的修复管用节段以及使用了该节段的管修复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修复管用节段以及使用了该节段的管修复施工方法,由塑料一体地形成构成内周面的内面板、和立设于该内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并且该修复管用节段沿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被连结而用于修复已设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板形成有使用连结部件沿周向将节段连结时供连结部件穿过的穿过孔、和与该穿过孔分开设置的开口部,在已设管内敷设由节段构成的修复管时被填充于已设管与修复管之间的间隙的填充材料能够在该开口部通过。
另外,本发明是修复管用节段以及使用了该节段的管修复施工方法,其由塑料一体地形成构成内周面的内面板、立设于该内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和与侧板平行地立设于两侧板间的内部板,并且该修复管用节段沿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被连结而用于修复已设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板的上缘与内部板的上缘分别形成有多个切口,在已设管内敷设由节段构成的修复管时被填充于已设管与修复管之间的间隙的填充材料能够在该切口通过,设于侧板的各切口的周向位置与设于内部板的各切口的周向位置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2V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一站式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