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标式迎角空速传感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2646.4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波;易翔;吴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G01D11/24;B64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标 式迎角 空速 传感器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标式迎角空速传感器保护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装夹方便,运输可靠的保护装置,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第一半弧形连接件的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一保护件及其第一翻转块,另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二保护块,第一保护块和第二保护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弧形连接件上与轴心线平行的两端连接;第二半弧形连接件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二保护件及其第二翻转块;第三保护块和第二保护块分别位于所述右攻角或右侧滑角的相对两侧,第三保护块和所述第二保护块相互固定,此时转动所述第二翻转块,使得所述第二翻转块与所述第三保护块相贴合,与所述第二保护块一起挡设于所述右攻角或右侧滑角的另一侧,并将所述第二翻转块固定于所述第三保护块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速管风标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飞机前端中心位置的空速管风标分单风标与双风标两种,单风标式迎角传感器多装于飞机侧面,而双风标式传感器常与空速管组合在一起,安装在机头前的撑杆上,后者是攻角和侧滑角的组合传感器。通常,风标由一对攻角和一对侧滑角两部分构成,攻角与侧滑角呈90度分布于空速管轴心线上。测量飞机空速并输出相应电信号的仪表称为空速传感器或空速管。空速管也成为皮托管或总压管,是飞机上非常重要的参数测量仪表。为了防止空速管风标被损坏,在运送过程中或在装机后,未起飞前,都需要对所述空速管风标进行保护。空速管一般采用电热防冰, 由于在地面时不能给空速管长时间加温, 空速管中加温电路设置功率控制组件使电流逐渐升高,通常在空速管中安装温度传感器。为进行过热保护,避免烧坏,空速管中加温电路中设置过热继电器进行过热保护。现有技术中为了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在装机未起飞前,采用设于空速管风标上的圆筒套攻角和侧滑角都位于圆筒内,以达到保护空速管风标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该圆筒套保护方式不便于空速管风标的装夹和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便于装夹和运输空速管风标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装夹方便,运输可靠的风标式迎角空速传感器保护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标式迎角空速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分布于在空速管管身两侧攻角或侧滑角的一对风标保护件和包裹所述空速管管身的圆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套由两块相互对合的半弧形连接件组成,其中,第一半弧形连接件113的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一保护件11及其通过第一保护块111活动链接的第一翻转块21,另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二保护块112,第二保护件12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1中心堆成设置,第一半弧形连接件113和第二半弧形连接件(122)包设于所述空速管(230)上,第一保护块(111)和第四保护块124分别位于所述左攻角或左侧滑角的相对两侧,并且将所述第一保护块(111)和所述第四保护块124相互固定;;第二半弧形连接件122一侧开口端固联有第二保护件12及其通过第三保护块123活动链接的第二翻转块22,对应地,所述第三保护块123比所述第二保护块112长;第三保护块123和第二保护块112分别位于所述右攻角或右侧滑角的相对两侧,并且将所述第三保护块123和所述第二保护块112相互固定,此时转动所述第二翻转块22,使得所述第二翻转块22与所述第三保护块123相贴合,与所述第二保护块112一起挡设于所述右攻角或右侧滑角的另一侧,并将所述第二翻转块22固定于所述第三保护块123上。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装夹方便,本发明将第一半弧形连接件和第二半弧形连接件122包裹于空速管上,将第一保护块和第四保护块124分别位于所述左攻角或左侧滑角的相对两侧,并且将所述第一保护块和所述第四保护块124相互固定,通过第一翻转块21与第一保护块相贴合,装夹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2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