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1944.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5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峰;李逸兴;赵晓宁;李剑飞;周丽平;齐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力 调控 复合型 微波 吸收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直流电弧法制备作为纳米吸波剂的核/壳型纳米颗粒;
步骤二:将制备的核/壳型纳米颗粒与分散剂以质量比20~30:1混合备用,将去离子水、异丙醇、乙二醇甲醚以质量比1:(0.9~1.1):(0.9~1.1)混合形成共溶剂,将混合物加入共溶剂中使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搅拌12~18小时制成纳米颗粒墨水;
步骤三:将纳米泡绵放置于步骤二配置的纳米颗粒墨水中,利用纳米泡绵自身的吸附性能对纳米颗粒墨水进行吸附;
步骤四:将吸附了纳米颗粒墨水的纳米泡绵放置于通风、无尘、干燥的环境中自然烘干,得到微波吸收体;
所述的微波为Ka波段微波,该吸收体包括纳米泡绵和纳米吸波剂,纳米泡绵作为骨架令纳米吸波剂吸附其上;其中,所述的纳米泡绵为类三聚氰胺泡棉、聚氨酯泡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泡棉的多孔状基体中的一种;所述的纳米吸波剂为以金属纳米颗粒的核层和壳层材料组成的核/壳型纳米颗粒;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00nm,所述壳层的厚度为1~30nm,所述核/壳型纳米颗粒的颗粒直径为1~1000nm;
所述作为纳米吸波剂的核/壳型纳米颗粒使用具有液氮冷却的直流电弧法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泡绵的骨架直径在1~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层材料为无定形碳、缺陷石墨、氧化石墨、类金刚石、硫化物和氮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为Fe、Co、Ni、Cu、Au、Pt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为Fe、Co、Ni、Cu、Au、Pt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外力调控的复合型微波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直流电弧法具体为将金属纳米颗粒与壳层材料置于氩气和甲烷或者乙醇作为的反应气体中,在30-90V,90-290A的电弧条件下进行制备,同时用5-25℃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9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