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道测流装置及测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1398.1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3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刚;陈学群;李成光;刘彩虹;宋玉田;田婵娟;管清花;王爱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G01F15/07;G01F15/00;G01F23/296;E02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道 测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道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弯道(10)的出口端处设有铺盖(1),在铺盖(1)的下游设有连通沟(7),在测量段的设计高程上设有底板(8),在底板(8)上设有导流墙(4)及导流边墙(9),形成第一过流通道(11)、第二过流通道(12)及第三过流通道(13),并分别设置第一溢流堰(5)、第二溢流堰(14)及第三溢流堰(15),各溢流堰再向下设有下游护坦(6),所述的底板(8)在不同的过流通道上高程不同,在其下的各个过流通道中,设有超声波水位计(2),分别测量各过流通道的水位。本装置能在小流量时进行准确测量,且不影响过水断面的过流能力,方法简单可靠,小流量测量时精度尤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弯道测流装置及方法,主要应用于水利行业弯道测流方面,尤其是应用于流量变幅很大的弯道测流,可以准确测量水流流量。
背景技术
在水力学上,准确地进行弯道流量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所谓弯道,不是弯曲的管道,而是指天然河道、人工渠道的弯曲段。虽然在这方面前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停留在试验、试用阶段,甚少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这是由于受到严格边界条件的限制,所测量的流量并不准确。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要求在弯道出流的情况下准确测量流量,要同时包括很大的流量和很小的流量,例如水库溢洪道在溢洪时流量很大,但在进行灌溉、应急供水、生态补水时,流量很小,而在这时却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流量,以便于计量收费、评估补水效果等等。弯道水流态复杂,会出现断面环流,断面水深出现横向比降;在急流流态下还会出现冲击波,流态更加不稳定。且流速场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了准确测量流量的困难,同时由于这些情况下过流断面的宽度很大,小流量时水深很小,粘滞力所起的作用不能被忽略,更难以进行精确测量。很多水库的规划布置时,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常常布置成岸边式溢洪道,水流在下泄后回归主河道,必然形成弯道水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发明一种能够实现弯道水流流量测量的装置与方法。实现该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弯道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弯道10的出口端处设有铺盖,铺盖的作用是护底防冲,维持断面形状,在铺盖的下游设有连通沟,在较小流量时将水集中汇流。在连通沟的下游是测量段,在测量段的设计高程上设有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导流墙及导流边墙,形成第一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及第三过流通道,若流量大,水道宽,可设置多个过流通道。在过流通道的末端分别设置溢流堰,相对第一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及第三过流通道分别设置第一溢流堰、第二溢流堰及第三溢流堰,溢流堰顶高程根据量水建筑物水力设计确定;各溢流堰再向下设有下游护坦,以防止水流冲刷。所述的底板在不同的过流通道上高程不同,如图所示,第二过流通道的底板高程和连通沟的底高程相同,该过流通道内的堰顶高程也低于其他堰;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三过流通道的底板高程和连通沟的沟顶高程相同。所述的溢流堰在不同的过流通道上高程不同,第二溢流堰的高程低于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的高程 。在导流墙及导流边墙的前端,设置工作桥,在其下的各个过流通道中,设有超声波水位计(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水位计,)以便于实时监测各个过流通道的水位。
本发明的测流方法如下:
一种弯道测流方法,根据调度运行方案进行放水,水流进入弯道后,经过铺盖 ,首先进入到连通沟中,然后进入到底板高程低的第二过流通道中,经过堰顶高程低的第二溢流堰流出,通过下游护坦进入到下游河道中。若流量较小,所有水均通过第二过流通道;随着流量的加大,水位上升,高于第一过流通道、第三过流通道的底板高程,其他各过流通道开始过水,在导墙及导流边墙的作用下形成恒定流,过流通道内的水位稳定,由于弯道流的作用,各过流通道内的水位是不相同的,超声波水位计开始工作,实时测量各个通道内的水位并计算过流流量,累加即可得到整个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小流量标准装置称重排油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组合仪表液晶自动装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