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液压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7101.4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波;丁渭平;杨明亮;廖振科;张闻见;朱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钟玉巧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液压 减振器 透射 评价 方法 | ||
1.一种车辆液压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减振器试验台架激励信号输入,使用迭代加载的正弦信号作为试验台架作动头的位移激励以模拟汽车在粗糙路面上行驶;
S2、设置声压传感器,将声压传感器固定在减振器活塞水平线位置高度,同时距离减振器外缸筒边缘10cm,声压传感器用于采集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
S3、对减振器台架试验与透射异响进行主观评价,利用等级评分法对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并以此恒量减振器透射异响程度;
S4、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带范围;将采集得到的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频率进行分块划分,计算各子频段内的噪声信号线性声压级,并将其分别与步骤S3得到的减振器透射异响主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主观评价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子频段,并由此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带范围;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频率分块,在步骤S2的基础上,将采集得到的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频率进行分块划分如下:
f=[0,f1]∪[f2,f3]∪...∪[f(n-1),fn] (1)
式中,f为噪声信号的频率总带宽,f1,f2,...,fn为划分的频率间隔;
S42、进行噪声频率分段相关分析,在步骤S41的基础上计算各子频段内的噪声信号线性声压级,记为{SPL1,SPL2,…,SPLn},然后分别将各子频段内的线性声压级数值与主观评分作相关分析,得到n个相关系数向量,之后对这n个向量进行算术平均即可得到减振器透射异响在不同频段范围内与主观评价的相关系数,记为{R1,R2,…,Rn};
S43、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段,结合步骤S41和步骤S42确定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段范围如下:
f'=s1*[0,f1]∪s2*[f1,f2]∪...∪sn*[f(n-1),fn] (2)
式中,f'为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段,sn为频段筛选系数,其具体取值如式(3)所示:
S5、制定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采用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对步骤S4中提取的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频段进行加权处理,并结合以上处理结果制定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非平稳信号处理分析,减振器透射异响属于非平稳噪声信号,因此选择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时频变换提取减振器透射异响的瞬态信息;
S52、减振器透射异响频段加权,减振器透射异响特征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对人耳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结合步骤S3、步骤S4、步骤S51对各频段范围内的噪声信息进行相关系数加权,如下式所示:
式中,TF为步骤S51中时频变换所采用的时频变换系数,含m行n列;TF'为加权后的时频变换系数;
S53、制定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指标,定义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为减振器自身辐射的近场噪声在时频空间内的加权求和总值,同时通过标准化消除量纲,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T-idx为减振器透射异响客观评价指标,RMS(TF')表示对TF'计算其均方根值,m为噪声持续时间,n为划分的子频段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液压减振器透射异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中时频变换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小波变换或者维格纳分布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71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