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及干馏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6112.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岩;刘治乾;朱世峰;鲁红志;韩仰;范东燕;李雯心;吴小兵;张晔;张莉;左会峰;余雷;屈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6 | 分类号: | C10B53/06;C10B57/10;C10B47/3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页岩 固体 热载体 回转 干馏 工艺 | ||
1.一种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包括回转干馏窑体,其特征是:所述回转干馏窑体包括螺旋给料装置、外筒、内筒、烃蒸汽管,在内筒的外部设有外筒,在外筒的一侧外部设有罩子,在罩子上部设有排气口,在罩子的下部设有排灰口,螺旋给料装置的一端设置在内筒的一侧内部,且与设置在螺旋给料装置一端外部的灰循环管道连接,在螺旋给料装置另一端的外部设有进料口,在内筒的另一侧与外筒之间设有环状燃烧室,在内筒的另一侧内部设有螺旋排灰管道,烃蒸汽管的一端设置在环状燃烧室内,设置在环状燃烧室内的一端烃蒸汽管上设有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给料装置与电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其特征是:所述烃蒸汽管为套管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烃蒸汽通过内管,助燃用空气和瓦斯气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进气口设置在外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其特征是:在灰循环管道的入口处设有控制灰循环量的调节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其特征是:在外筒的进料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放干馏窑内产生的灰渣和烟气的排放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的干馏工艺,其特征是: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油页岩粉料原料被送入回转窑烘干机后,与来自回转干馏窑体内的热烟气顺流接触,在热烟气的作用下,得到预热烘干,烘干后的油页岩粉料原料的温度达到150℃~250℃;
(2)、接上一步骤, 烘干后的干燥油页岩粉料原料进入回转干馏窑体,干燥油页岩粉料原料与在回转干馏窑体内的高温灰渣混合后发生快速热解,产生的烃蒸汽通过烃蒸汽管排出后,进入油气冷凝分离装置;从回转窑烘干机出来的粉尘热烟气进入除尘器A后气体排空处理,粉尘随干燥油页岩一起进入回转干馏窑体内;
(3)接上一步骤,在油气冷凝分离装置中产生的页岩半焦通过螺旋排灰管道进入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环状燃烧室,在环状燃烧室内一边燃烧,一边在推料螺旋的作用下向排放口的方向移动,并通过设置在排放口处设置的灰循环管道,将环状燃烧室内的高温灰渣作为热载体送入内筒,与新进入的油页岩混合后,使油页岩发生热解;剩余的灰渣通过罩子下部的排灰口排出后,被送入回转窑冷却机;页岩半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罩子上部的排气口排出后,作为干燥热源,被送入回转窑烘干机;在油气冷凝分离装置中产生的部分瓦斯气进入回转干馏窑体内,其余瓦斯气进入其它工序;
(4)、回转干馏窑体内的热灰渣送入回转窑冷却机后,冷却后的冷灰渣被送入灰渣处理系统,冷却后的粉渣经除尘器B后进入灰渣处理系统,从回转窑冷却机出来的含尘热空气进入除尘器后,灰尘落入灰渣处理系统,热空气作为助燃空气通过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进入回转干馏窑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页岩粉料固体热载体回转干馏窑的干馏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热烟气为回转干馏窑体内页岩半焦燃烧产生的烟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1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设备及其行走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