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布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3054.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印吉景;陆成;余长乐;张宇蓉;黄翔;曹中来;许颖文;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黄淑娟 |
地址: | 2253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布线 装置 | ||
本发明的一种光纤布线装置,通过相应的结构控制光纤布线方向,线路路径以及拐弯方向和半径,同时使各光纤线缆分别安置在相应通道。其中布线线槽设于光纤端口与设备的接入端,为防止光纤从线槽进入设备时角度太小或者弯曲折叠,利用布线线槽拐轮上呈弧形的布线通道来控制线缆拐弯方向,使其沿圆润的弧面改变其走向,防止其折叠或扭曲,进而防止光纤损坏;布线线槽前端还设有导线线槽,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和卡扣,通过安装孔和卡扣控制光纤导线的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布线线槽和导线线槽之间设有拐角,拐角用于连接两个线槽,控制线槽在此拐角处的走向和拐弯半径,防止线槽纠结、变形,同时隔离线缆、防止过多堆叠,减少相互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领域,越来越多的的地方用运用到了光纤通讯,特别是在需要可靠性高、传输速率高和保密要求高的末端设备中。例如,在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光纤代替电缆作为数据信号传输通道。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和保护测控装置之间存在大量的光纤和尾纤。但是,因为光纤(特别是尾纤)存在易折、机械应力小等特点,而传统屏柜内部线槽和布线装置,只是为机械强度大的铜导线设计,无法完全满足光纤走线的各类需要,且不少屏柜内光纤布线散乱,甚至挤压在线槽内,导致光损增大,寿命缩短,特别是近几年中,因光纤受挤压,外皮破损,造成光纤中传输的通讯出现异常情况,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电力装置中,一旦上述事件发生,将导致通讯异常或者中断甚至导致二次设备误动作,造成停电事故,以及范围更大的不利影响以及更严重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其能够提高光纤布线效率,同时降低光纤损耗,以及优化布线装置直观性,降低布线装置排查分析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包括布线线槽、导线线槽以及连接布线线槽和导线线槽的拐角,所述布线线槽截面为U形,在布线线槽U形的底所在的面上设有调节孔,条形孔中活动地设有拐轮,拐轮设有呈弧形的布线通道,在布线线槽U形的两壁上设有过线通道;所述导线线槽截面为U形,在导线线槽U形的底所在的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一端可活动地插入安装孔中,另一端设有夹紧结构,在导线线槽U形的两壁上设有过线通道;所述拐角截面为U形,在拐角U形的底所在的面上设有呈弧形的分线壁。
经过分析光纤特点以及实际光纤布线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其技术思路是通过相应的结构控制光纤布线方向,线路路径以及拐弯方向和半径,同时使各光纤线缆分别安置在相应通道,使其内部布线结构可以被直观的观察,防止其相互纠缠或者遮盖,避免后期排查分析时无法。其中布线线槽设于光纤端口与设备的接入端,为防止光纤从线槽进入设备时角度太小或者弯曲折叠,利用布线线槽拐轮上呈弧形的布线通道来控制线缆拐弯方向,使其沿圆润的弧面改变其走向,防止其折叠或扭曲,进而防止光纤损坏,通过调节拐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拐轮和布线线槽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使多组光纤线缆均匀利索地沿各自路径分布,结合拐轮以及过线通道的位置关系,可以清晰地观察内部走向;布线线槽前端还设有导线线槽,用于引导光纤线缆从外部或其他设备进入配电柜以及布线线槽等结构,为保证多组光纤线缆能够分别独立的互不纠缠的沿所需路径分布,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和卡扣,通过安装孔和卡扣控制光纤导线的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而防止相互缠绕或者遮盖,同时,由于线缆本身具有弹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因发热受热等各种原因发生变形伸缩等,通过控制卡扣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上述现象引起的拉扯、扭曲等不利影响,进一步保护线缆,布线线槽和导线线槽之间设有拐角,一方面拐角用于连接两个线槽,另一方面控制线槽在此拐角处的走向和拐弯半径,防止线槽纠结、变形,同时隔离线缆、防止过多的堆叠,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进一步保护线缆,控制线缆结构,提高布线效率以及直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