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TP计算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1741.4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7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奎;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53 | 分类号: | H04L12/7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tp 计算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STP计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类协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系统MAC地址;若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还携带桥MAC地址,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桥MAC地址进行STP计算;若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未携带桥MAC地址,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系统MAC地址进行STP计算。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在DR系统分裂之后,非DR成员设备/DR成员设备可以将每个DR成员设备识别为独立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TP的计算,STP的计算结果正确,且每个DR成员设备均能够正常通信,避免非DR成员设备/DR成员设备的端口状态出现错误,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TP计算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流量在各物理端口的负载分担。当一个物理端口故障时,还可以通过其它物理端口传输流量,以实现链路冗余,保证可靠性。目前,不仅可以将一个网络设备的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也可以将不同网络设备的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如图1所示,可以将网络设备1的端口1、网络设备2的端口1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跨网络设备的端口聚合,而这种跨网络设备的端口聚合也可以称为DR(Distributed Relay,分布式聚合)。其中,可以将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称为DR成员设备,且聚合在一起的端口可以组成一个DR端口组,该DR端口组内的每个端口称为DR成员端口,如网络设备1的端口1、网络设备2的端口1。
在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计算时,对于由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组成的DR系统,对外呈现为一个设备,即网络设备3将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确定为一个设备。基于此,在STP计算的过程中,网络设备3会确定出端口1和端口2与同一个设备连接,并可以阻塞端口1或者端口2。
在传统方式中,当DR系统分裂后,网络设备3仍然将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确定为一个设备,并阻塞端口1或者端口2,以阻塞端口1为例。但是实际上,当DR系统分裂后,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是两个独立设备,而阻塞端口1的操作,会导致网络设备2无法与网络设备3正常通行,即STP计算错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生成树协议STP计算方法,应用于本端设备,且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对端设备为分布式聚合DR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类协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系统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
若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还携带桥MAC地址,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桥MAC地址进行STP计算;
若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未携带桥MAC地址,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系统MAC地址进行STP计算。
本公开提供一种生成树协议STP计算装置,应用于本端设备,且与所述本端设备连接的对端设备为分布式聚合DR成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类协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系统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还携带桥MAC地址时,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桥MAC地址进行STP计算;
当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未携带桥MAC地址时,则利用所述第一类协议报文携带的系统MAC地址进行STP计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在DR系统分裂之后,非DR成员设备/DR成员设备可以将每个DR成员设备识别为独立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TP的计算,STP的计算结果正确,且每个DR成员设备均能够正常通信,避免非DR成员设备/DR成员设备的端口状态出现错误,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