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1106.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9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巍;周孟德;张家昆;鲁继文;刘惟肖;贾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21200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主动 支杆 压电 陶瓷 驱动器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该方法通过预紧装置中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利用斜面相互移动配合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并采用多个压电陶瓷驱动器、应变片和预紧力测量系统,实现施加定量的预紧力。该方法通过斜面相互配合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实现了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与预紧,保证了压电驱动力的输出,补偿了动态力,并解决了风洞主动抑振支杆轴向预紧螺钉孔加工困难,可操作的轴向预紧空间小和轴向预紧螺钉孔影响支杆气动外形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
背景技术
风洞模型试验已经成为飞行器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并将继续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风洞试验有助于帮助了解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降低研制的风险和成本。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通常采用支杆尾撑方式,系统刚度低,进入大攻角试验状态时,在气流脉动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剧烈低频振动,直接影响模型载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试验安全性。在模型支杆系统振动的主、被动抑制方法中,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抑振效果较好的方法。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锋,沈星等人发明的专利号为CN201310196950.1“一种主动减振的风洞模型尾支杆结构”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杨铁军,黄迪等人发明的申请号为201610817794.X“一种应用于风洞模型振动解藕控制的主动抑振作动机构”分别发明了不同的风洞主动抑振支杆结构,但没有阐述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和预紧方法。
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预紧有利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压电驱动力的输出,补偿动态力,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易碎,施加的机械预紧力不可过大。由于风洞试验的特殊环境,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和预紧还存在风洞主动抑振支杆直径小轴向预紧螺钉孔加工困难,可操作轴向预紧空间小且轴向预紧螺钉孔影响支杆气动外形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预紧方法通过预紧装置中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的斜面相互移动配合,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实现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预紧。很好地解决直接轴向预紧的加工问题,保证预紧可靠,施加定量的预紧力,提高压电陶瓷驱动器使用寿命。保证了压电驱动力的输出,补偿了动态力,并解决了风洞主动抑振支杆轴向预紧螺钉孔加工困难,可操作的轴向预紧空间小和轴向预紧螺钉孔影响支杆气动外形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通过预紧装置中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利用斜面相互移动配合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并采用多个压电陶瓷驱动器、应变片和预紧力测量系统,实现施加定量的预紧力;预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搭建预紧装置,
预紧装置包括风洞主动抑振支杆1,紧固螺钉2,固定基座3,压电陶瓷驱动器4,斜形移动基座5,预紧螺钉6,斜形预紧块7,应变片8;风洞主动抑振支杆1上加工有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将固定基座3通过紧固螺钉2紧固安装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的一端,斜形预紧块7通过预紧块平面702与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另一端配合安装;斜形移动基座5通过移动基座斜面501与预紧块斜面701间隙配合安装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内,并通过调整两个预紧螺钉6调整斜形预紧块7径向位置进而推动斜形移动基座5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内滑动;将应变片8贴于压电陶瓷驱动器4表面;
第二步:安装压电陶瓷驱动器,搭建预紧力测量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式高速风洞降温系统液氮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冰五孔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