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用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6461.4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程奇;何秀梅;朱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2 | 分类号: | H01B11/02;H01B11/08;H01B11/10;H01B7/17;H01B13/06;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通信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航空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线芯主体、铝塑复合薄膜绕包层(5)、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套(6)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护套(7),所述线芯主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线芯单元,所述线芯单元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组合导体、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层(3)和热熔聚酯铝复合带绕包层(4);
其中,所述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层(3)和热熔聚酯铝复合带绕包层(4)依次经过烧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线芯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导体(1)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套(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导体(1)为多股同心绞合的镀银软圆铜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线芯主体的直径为(1.10±0.05)mm,所述铝塑复合薄膜绕包层(5)的厚度不小于0.02mm,所述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套(6)的厚度不小于0.45mm,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护套(7)的厚度为0.20mm-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导体(1)的直径为(0.60±0.03)mm,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套(2)的厚度为0.20mm~0.25mm所述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层(3)的厚度不小于0.20mm,所述热熔聚酯铝复合带绕包层(4)的厚度不小于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层应经受烧结温度为350℃~400℃,牵引转数为:(450~550)rpm/min,热熔聚酯铝复合带绕包层应经受烧结温度为300℃~320℃,牵引转数:(805~905)rpm/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护套的成型满足以下条件:热挤温度为350℃~400℃,牵引速度:9-11m/min;
所述成型采用挤出成型的方式进行,并且成型温度为350℃~37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用通信电缆,其中,所述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套(6)的编织密度不小于90%。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航空用通信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所述组合导体进行并线,接着将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进行绕包以形成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层(3),然后将热熔聚酯铝复合带进行绕包形成热熔聚酯铝复合带绕包层(4),最后进行烧结以得到所述线芯单元;
2)将多个所述线芯单元进行平行成缆以得到所述线芯主体,接着将铝塑复合薄膜进行绕包以形成铝塑复合薄膜绕包层(5),然后将镀银铜线在外部进行编织以形成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套(6),最后包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以形成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护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4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广域通信的环境参数监测器
- 下一篇:方向盘套(冰丝耳朵款)